(题文)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 300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小题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A. 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 总人口减少
C. 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 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2.(小题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A. 美国 B. 日本 C. 俄罗斯 D. 德国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 产业转型升级 B. 食品价格大增 C. 环境质量下降 D. 交通拥堵加重
2.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今后,上海市引进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A. 资源密集型产业 B. 劳动密集型产业 C. 资金密集型产业 D. 知识密集型产业
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距海距离 B. 地形条件 C. 局地水域 D. 植被分布
2.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 )
A. 虫害 B. 冻害 C. 滑坡 D. 洪水
读下面“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D表示 。一个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是 (变化/稳定)的。
⑵图中A因素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则它表示的是 。
⑶图中B因素的发展与变化,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则B表示的是 因素。
⑷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C因素并不相同,如其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由此判断C要素为 。
读“历史上的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示世界人口的增长曲线呈______形,这种形状的人口增长被称为___________。
⑵工业社会以前的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是 人口增长模式和 人口增长模式。产业革命后,欧洲国家开始进入_____ _____人口增长模式。
⑶随着 的发展,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基本步入了 人口增长模式。
⑷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表现出的两大特点为: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
⑸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 型向 型过渡。
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
⑴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_____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____。
⑵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近似于_______(A:②→③→④);B:③→⑤→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⑶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 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⑷如果②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其自然带是_______。与②接近同纬度的大陆西岸气候类型是___,自然带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