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 ⑴自然景观从①...

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

⑴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_____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____。

⑵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近似于_______(A:②→③→④);B:③→⑤→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⑶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 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⑷如果②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其自然带是_______。与②接近同纬度的大陆西岸气候类型是___,自然带是______。

 

(1)热量 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2)A  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水热状况变化大 (3)距海远近不同 (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解析】(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由南到北的变化,这种变化以热量变化为基础;主要是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的。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基带为常绿阔叶林,近似于A:②→③→④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形成垂直气候带。 (3)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草原带—荒漠带反映了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以水分差异为基础;产生的原因是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因而受海洋水汽的影响程度不同。 (4)②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其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②接近同纬度的大陆西岸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该气候下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特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热量 太阳辐射 沿纬线延伸、沿纬度更替 非洲沿20°E,自南向北自然带的变化 从沿海 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水分 海陆分布 沿经线延伸、沿经度更替 亚欧大陆中纬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变化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水热状况 海拔高度 沿山地水平延伸、垂直更替 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木桶效应,即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木桶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根据“木桶原理”,地球的环境承载量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因此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

B. 如果木桶代表环境人口容量,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C. 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长板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

D. 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各板共同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

2.对日本而言,矿产资源就是木桶的短板,但是日本的人口合理容量较高,最主要原因是

A. 气候条件好    B. 日本科技水平高

C. 日本对外开放程度高    D. 日本人口素质较高

3.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A. 上海——科技水平    B. 河北——气候资源

C. 黑龙江——土地资源    D. 新疆——水资源

 

查看答案

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下图是“甲、乙两国人口变化曲线图”,有关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19世纪中期甲国人口急剧减少

B. 20世纪初期乙国人口增长最快

C. 在欧洲发达国家中,出现了与甲国相同的情况

D. 老年人口比率乙国高于甲国

 

查看答案

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P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A. 夏季风的进退    B. 海陆位置不同    C. 台风影响先后    D. 用水季节变化

2.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

A. 人口稀少    B. 经济落后    C. 平原地形    D. 高原和盆地

 

查看答案

下图是“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预测图”,图中比重增长是与2005年相比得出的。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2005年相比,2010年我国

A. 以清洁能源消费为主

B. 消费比重增加的均为可再生能源

C. 天然气消费增幅最大

D. 水电消费大幅度下降

2.图示煤炭比重增长的变化,说明

A. 煤炭仍然是我国的主要能源

B. 燃烧煤炭产生的环境污染总量减少

C. 煤炭产量大幅下降

D.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略有下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