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海南岛西部受大气环流、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海南岛西部受大气环流、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我国唯一的热带稀树干草原沙漠化地区。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该区域土地沙漠化的治理措施,在研究过程中,地理信息技术起着重要作用。

材料二 下图为海南岛西部地区简图。

(1)试描述海南岛西部沙地的分布特征并分析海南岛西部土地沙漠化的成因。

(2)试分析地理信息技术在海南岛西部土地沙漠化治理研究中所起的作用。

(3)一些专家认为,海南岛西部土地沙漠化治理可借鉴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治理经验,请说明可借鉴的理由。

 

(1)分布特征:主要沿海岸带呈南北狭长分布;部分沿河谷向内陆延伸。原因: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以下沉气流为主,降水量少;纬度较低,温度高,蒸发旺盛;植被稀疏,以热带稀树草原为主;人们环保意识差,对植被破坏严重。 (2)利用RS可以对海南岛西部沙地进行动态监测;利用GIS可以分析土地沙漠化的成因、预测土地沙漠化的发展方向以及为土地沙漠化治理提供依据。 (3)海南岛西部土地沙漠化与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有很多共性,包括降水量少、蒸发旺盛、人类不合理活动破坏植被等;借鉴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治理经验,可减少海南岛西部土地沙漠化治理的研究时间和费用,并提高治沙的成功率。 【解析】试题以海南岛西部为例,考查荒漠化的成因及治理措施、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研究中的应用 (1)从图中看海南岛西部沙地主要沿海岸带呈南北狭长分布;部分沿河谷向内陆延伸;荒漠化的原因可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来分析;自然原因为降水少、蒸发旺盛,位于夏季东南风的背风坡,以下沉气流为主,降水量少;纬度较低,温度高,蒸发旺盛;植被稀疏,以热带稀树草原为主;人为原因是人们环保意识差,对植被破坏严重。 (2)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利用RS可以对海南岛西部沙地进行动态监测;利用GIS可以分析土地沙漠化的成因、预测土地沙漠化的发展方向以及为土地沙漠化治理提供依据。 (3)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严重,治理经验丰富,海南岛西部土地沙漠化与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有很多共性,包括降水量少、蒸发旺盛、人类不合理活动破坏植被等;借鉴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治理经验,可减少海南岛西部土地沙漠化治理的研究时间和费用,并提高治沙的成功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巴基斯坦部分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 伊斯兰堡是巴基斯坦首都,卡拉奇是巴基斯坦第一大城市,瓜德尔是巴基斯坦俾路支省西南端城市,瓜德尔港是天然深水港,距离霍尔木兹海峡大约400 km。巴基斯坦政府已同意修建瓜德尔至中国新疆喀什的铁路。

(1)推测巴基斯坦的人口分布特点,并说明推测的依据。

(2)分析瓜德尔港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3)简述喀什-瓜德尔铁路的修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4)有人认为应加强印度河流域棉花基地的建设,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干旱河谷上游地区的小叶灌丛与落叶阔叶林的混合交错带称为林树下线。某河流上游山地植被垂直带谱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干旱河谷小叶灌丛—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云杉、冷杉林—高山灌丛、草甸。下面的左图是该河流上游河谷林树下线海拔与坡向的关系及变化示意图,右图是该河流上游河谷聚落区与非聚落区坡度与林树下线最大海拔关系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地下列四个坡向中,水分条件最差的是(  )

A. 东南坡    B. 东北坡    C. 西南坡    D. 西北坡

2.该地林树下线的海拔(  )

A. 随坡度增加而降低    B. 随坡度增加而升高

C. 聚落区较高    D. 非聚落区较高

3.2010~2016年,该地林树下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 森林火灾    B. 毁林开荒

C. 修建梯田    D. 封山育林

 

查看答案

读澳大利亚部分地区简图,回答下面小题。

1.澳大利亚大陆受低气压控制的季节,①地的盛行风风向及植被生长情况分别是(  )

A. 东南风 草木茂盛    B. 西北风 草木茂盛

C. 东南风 草木枯黄    D. 西北风 草木枯黄

2.③地受西风影响最强的季节,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

A. 地中海沿岸风暴潮频发

B. 珠江口海水盐度达到一年中的最高值

C. 澳大利亚牧民在已收割的麦田上放牧

D. 青海湖附近油菜花盛开

3.与②地相比,③地(  )

A. 地下水更丰富    B. 水资源总量少

C. 地表水终年缺乏    D. 地表水较丰富,冬季最多

 

查看答案

下图示意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含预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注:图中2010、2015、2020、2025、2030分别表示2010年、2015年、2020年、2025年、2030年。

1.下列关于实现人口“零增长”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湖北省比河北省晚    B. 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晚

C. 季风区比非季风区早    D. 东北地区比西北地区早

2.上海最先实现人口“零增长”的原因不包括(  )

A.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    B. 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C. 传统生育观念影响大    D. 地方户籍政策限制多

3.到2030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先后实现人口“零增长”,由此可以推断出(  )

A. 2030年社会养老负担最轻

B. 省际人口迁移对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没有影响

C. 我国总人口“零增长”将出现在2030年

D. 2030年后我国人口数量可能会减少

 

查看答案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主要以黄河流域这一带的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从黄经0°起,太阳沿黄经每运行15°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见下图)。每月的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共12个;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共12个。“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统称二十四节气。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霜降大致对应的黄经度数是(  )

A. 60°    B. 240°

C. 150°    D. 210°

2.关于二十四节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冬至”

B. 二十四节气对我国南北方地区农业生产具有一样重要的指导意义

C. “大暑不热”的年份,登陆我国的夏季风较强

D. 二分、二至分别表示我国四季的开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