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某城市“透水性人行道”示意图,完成下题。 城市建设采用“透水性人行道”后水循环...

读某城市“透水性人行道”示意图,完成下题。

城市建设采用“透水性人行道”后水循环的变化以及对城市环境的主要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

A. 水汽蒸发减少     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

B. 地表水下渗增加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C. 地表径流增加      根治城市内涝问题

D. 大气降水减少      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

 

B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读图分析能力。据图,城市建设采用“透水性人行道”后,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C错误;大气降水不会变化,D错误;地表含水量增多,水汽蒸发增加,降低城市气温日较差,缓解城市热岛效应,A错误,B正确。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城镇化率/工业化率”是描述工业活动引起的人口在空间上的集聚效应。下图为世界主要国家“城镇化率/工业化率”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发达国家城镇化率远高于工业化率是(  )

A. 服务业发达导致的    B. 制造业水平下降导致的

C. 城市.建设范围更大的结果    D. 社会保障福利更好的结果

2.高城镇化率会带来(  )

A. 城市病更为严重    B. 农业发展水平下降

C. 居民购买力强,促进经济增长    D. 农业产值占经济总值比重提升

 

查看答案

图甲示意中国大部分城市街道建筑物现状,针对当前的某种城市问题有学者提出设计建议(图乙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图甲中街道建筑物现状的主导因素最可能为(  )

A. 政策    B. 经济    C. 历史    D. 交通

2.学者提出的设计建议可以缓解的城市问题是(  )

A. 内涝问题    B. 热岛问题    C. 雾霾问题    D. 拥堵问题

3.图乙街道设计的实施,最可能影响城市的(  )

A. 用地结构    B. 服务范围    C. 等级职能    D. 人口数量

 

查看答案

下图示意工业化、城市化与城市集聚效应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伴随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集聚效应增强

B. 都市圈的形成增强了城市集聚效应

C. 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时,人口由大城市向小城市迁移

D. 小城市形成过程中,城市集聚效应不断增强

 

查看答案

下图为2005--2012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省常住人口变化的原因主要包括(  )

①生活和医疗水平下降 ②计划生育的有效实施③本地青壮年的大量迁出④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该省最可能是(  )

A. 海南    B. 四川    C. 广东    D. 浙江

 

查看答案

读“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可知该市

A. 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 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

C. 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    D. 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

2.可推测该市

A. 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B. 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C. 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    D. 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