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我国华北某地西北靠山,东南面海。下图示意该地15日11时~16日11时近地面气温...

我国华北某地西北靠山,东南面海。下图示意该地15日11时~16日11时近地面气温和相对湿度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推断,该地近地面空气中水汽量最多的时刻是( )

A. 15日14时    B. 15日23时    C. 16日0时    D. 16日11时

2.该地15日23时~16日0时受阵风影响。该阵风的风向与性质是( )

A. 西北风;暖湿    B. 西北风;暖干    C. 东南风;暖湿    D. 东南风;暖干

【答案】

3.A

4.B

【解析】

5.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与气温有关,气温越高,饱和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越多。据图推断,该地气温最高时间是15日14时,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量最多的时刻,A对。其它时间气温较低,空气中饱和水汽含量较少,B、C、D错。

6.该地15日23时-16日0时是夜晚时段,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气压高。海洋降温慢,气温较高,气压低。水平方向上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区。该阵风的风向是西北风,C、D错。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是暖干。B对,A、C、D错。

型】选择题组
束】
31

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充足,气温较低时,大气中的水汽容易饱和凝结形成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使地面水平能见度降低,这种天气现象就是雾。2017年12月13日到14日南京市出现一次特殊的双层浓雾天气现象。下图为此次浓雾出现前后不同高度气温随时间的变化(斜线柱表示2点前后雾的高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示时间内,地面最低气温约为

A. -0.5℃    B. 0.5℃    C. 4.5℃    D. 5.5℃

8.据图推测,上层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地面气流上升,水汽冷却凝结而成    B. 大气逆辐射强,水汽冷却凝结

C. 弱冷空气侵入,水汽冷却凝结而成    D. 地面辐射冷却带动上层大气降温

9.两点钟后,上层雾和下层雾的变化应是

A. 上层雾上升,下层雾浓度变小    B. 上层雾下沉,下层雾浓度增大

C. 上层雾上升,下层雾浓度增大    D. 上层雾下沉,下层雾浓度变小

 

1.A 2.C 3.B 【解析】 1.雾的形成条件是有逆温现象,图示时间内,2点后出现浓雾。根据气温等值线的递变规律,出现逆温现象后,地面最低气温值应位于8点附近的地面,温度范围约为-1℃-0℃,可能是0.5℃,A对。B、C、D错。 2.据图推测,上层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弱冷空气侵入,水汽冷却凝结而成,属于平流雾,C对。地面气流上升,水汽冷却凝结而成,易形成降雨,不是雾,A错。大气逆辐射强,地面降温慢,水汽不易凝结,B错。地面辐射冷却带动上层大气降温属于辐射雾,从地面开始出现,D错。 3.上层才是冷空气侵入形成的平流雾,随着冷空气下沉,两点钟后,应是上层雾下沉,A、C错。上层雾和下层雾叠加到一起,下层雾浓度增大,B对,D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沿海城市热岛效应和海陆风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海陆风的影响范围可达上百千米。左图为天津市某年春季、夏季、冬季和全年热岛强度日变化曲线图,右图为天津市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左图中Ⅰ、Ⅱ、Ⅲ、Ⅳ对应的时间分别是

A. 夏季、全年、春季、冬季    B. 夏季春季、全年、冬季

C. 冬季、全年、春季、夏季    D. 冬季春季、全年、夏季

2.天津热岛效应会导致陆风势力增强显著的地点是

A.     B.     C.     D.

【答案】

3.C

4.D

【解析】

5.城市热岛效应主要是指城市地区的气温相对周围地区较高,主要与城市的尘埃多,排放的温室气体多,排放的废热多,而且城市下垫面硬化面积大,植被覆盖率低有关,都使得城市比周围地区温度高。研究表明大城市中冬季城市中人类活动排放的废热远高于太阳辐射,热岛效应最强,夏季热岛效应较弱。故选C。

6.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比同纬度海上低,近地面陆地形成高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高,形成低气压,使下层空气由陆地流向海洋,形成陆风;夜晚热岛效应形成的城市风是由郊区吹向城市,如下图所示;②、③两地的城市风风向与陆风风向基本相反,起到削弱作用;①地城市风风向与陆风斜交,④城市风风向与陆风风向相同,对陆风势力起到增强作用,故选D。

点睛】(1)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 。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2)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热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处收缩下沉。于是上空相同高度处,热地方单位面积空气柱重量(即气压)大,冷地方高空气压小,高空形成热-冷的气流。热处气流流失后,整个空气柱减轻,地面形成低压,冷处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形成冷-热的气流。加上上升、下沉气流,构成了热力环流。

型】单选题
束】
30

我国华北某地西北靠山,东南面海。下图示意该地15日11时~16日11时近地面气温和相对湿度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7.据图推断,该地近地面空气中水汽量最多的时刻是( )

A. 15日14时    B. 15日23时    C. 16日0时    D. 16日11时

8.该地15日23时~16日0时受阵风影响。该阵风的风向与性质是( )

A. 西北风;暖湿    B. 西北风;暖干    C. 东南风;暖湿    D. 东南风;暖干

 

查看答案

对流层中,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称为气温垂直递减率。下图是某山脉不同坡向的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年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该山地

A. 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呈南北走向    B. 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呈南北走向

C. 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呈东西走向    D. 位于南非地中海气候区,呈东西走向

2.关于该山地气温垂直递减率叙述正确的是

A. 南坡小于北坡    B. 南坡年变化大于北坡

C. 南坡夏季小于冬季    D. 南北坡差异冬季大于夏季

3.造成12月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北坡植物分布少,地面增温速度快

B. 南坡积雪面积大,反射太阳辐射多

C. 北坡阻挡冷空气,山麓气温比较低

D. 南坡人类活动少,城市热岛效应弱

【答案】

4.C

5.D

6.C

【解析】

7.图示为秦岭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情况,该山地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呈东西走向,C正确。

8.从图中看该山地气温垂直递减率南坡在冬季时高于北坡;南坡年变化小于北坡;南坡夏季高于冬季;南北坡差异冬季大于夏季,D正确。

9.从图中看12月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大于北坡,原因是北坡气温较低,C正确;植被和人类活动对气温垂直递减率影响较小;秦岭南坡是阳坡和冬季风的背风坡,积雪面积比北坡积雪面积小。

【点睛】

气温垂直递减率:在干空气时,海拔大约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就下降约1度,一般来说这个物理量是恒定值;含有水汽的较湿空气,就会受到水汽凝结时的释放潜热所致,因此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就会约下降0.6 度而非前者所述的1度了;不同于干空气,该物理量其实不是恒定的0.6,其取值范围在0.4到0.9之内。这是因为对于湿空气来说,会受温度与压强影响。

型】选择题组
束】
29

沿海城市热岛效应和海陆风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海陆风的影响范围可达上百千米。左图为天津市某年春季、夏季、冬季和全年热岛强度日变化曲线图,右图为天津市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左图中Ⅰ、Ⅱ、Ⅲ、Ⅳ对应的时间分别是

A. 夏季、全年、春季、冬季    B. 夏季春季、全年、冬季

C. 冬季、全年、春季、夏季    D. 冬季春季、全年、夏季

11.天津热岛效应会导致陆风势力增强显著的地点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雾淞是过冷却雾滴(低于O℃的雾滴) 在寒冷的物体上撞冻而形成; 雨淞是过冷却雨滴(低于O℃的雨滴) 碰到冰点以下的地面或物体,立即冻结而成坚硬的冰层。下图为中国主要雾淞及雨淞观赏地示意图。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1.有关我国雾淞及雨淞观赏地分布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雨淞山谷多山顶少    B. 雨淞南方多于北方

C. 雾淞多分布于北方和南方高山    D. 雾淞与雨淞皆是季风区多于非季风区

2.我国华南地区雨淞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 冻结核少    B. 低温少    C. 降水多    D. 低山多

3.黄山观赏雾淞、雨淞的季节也是黄山观云海的最佳季节,其原因最有可能是该季节

A. 昼长长,日照时间长    B. 太阳高度小,阳光充足

C. 气温高,低云的凝结高度升高    D. 气温低,层积云的高度下降

【答案】

4.A

5.B

6.D

【解析】

7.山谷地区海拔低气温比山顶气温高,不容易形成雾淞及雨淞, A选项错误,故选A;看图可知,B、C、D是正确的。

8.我国华南地区纬度低气温高,低温天气少,不利于雨淞的形成,故选B。

9.黄山观赏雾淞、雨淞的季节的是冬季,黄山昼长较短,A错;太阳高度小与阳光充足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也与云海形成没有直接联系,B错;此季节为冬季,气温低,C错;此季节为冬季气温低,层积云的高度下降到山腰,山顶露出云雾之上,所以站在山顶容易看到云海,D正确。

型】选择题组
束】
28

对流层中,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称为气温垂直递减率。下图是某山脉不同坡向的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年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推测该山地

A. 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呈南北走向    B. 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呈南北走向

C. 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呈东西走向    D. 位于南非地中海气候区,呈东西走向

11.关于该山地气温垂直递减率叙述正确的是

A. 南坡小于北坡    B. 南坡年变化大于北坡

C. 南坡夏季小于冬季    D. 南北坡差异冬季大于夏季

12.造成12月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北坡植物分布少,地面增温速度快

B. 南坡积雪面积大,反射太阳辐射多

C. 北坡阻挡冷空气,山麓气温比较低

D. 南坡人类活动少,城市热岛效应弱

 

查看答案

下列各图所示的热力环流中画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受热地区空气上升,近地面气压低,受冷地区空气下沉,近地面气压高,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凸起;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凹陷。A项未形成环流;城市温度高,气流上升,C错;白天陆地温度高,气流上升,夜晚海洋温度高,气流上升,D夜晚山坡降温快,气流下沉,谷地气流上升,据此选B。

型】单选题
束】
27

雾淞是过冷却雾滴(低于O℃的雾滴) 在寒冷的物体上撞冻而形成; 雨淞是过冷却雨滴(低于O℃的雨滴) 碰到冰点以下的地面或物体,立即冻结而成坚硬的冰层。下图为中国主要雾淞及雨淞观赏地示意图。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1.有关我国雾淞及雨淞观赏地分布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雨淞山谷多山顶少    B. 雨淞南方多于北方

C. 雾淞多分布于北方和南方高山    D. 雾淞与雨淞皆是季风区多于非季风区

2.我国华南地区雨淞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 冻结核少    B. 低温少    C. 降水多    D. 低山多

3.黄山观赏雾淞、雨淞的季节也是黄山观云海的最佳季节,其原因最有可能是该季节

A. 昼长长,日照时间长    B. 太阳高度小,阳光充足

C. 气温高,低云的凝结高度升高    D. 气温低,层积云的高度下降

 

查看答案

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气压带代表

A. 赤道低气压带    B. 副极地低气压带

C. 极地高气压带    D. 副热带高气压带

2.图中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A. 受该气压带影响,北非地区终年高温少雨

B. 受风带1影响,台湾东部夏季多暴雨

C. 受风带2影响,新西兰终年温和湿润

D. 受气压带和风带2的交替控制,罗马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答案】

3.D

4.C

【解析】试题分析:

5.根据风带风向,图中气压带代表的高压,AB错。极地高气压带周围是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C错。只能是副热带高气压带,D对。

6.根据图中近地面气压带、风带分布,结合风带的风向判断,图示位于南半球。 该气压带不能影响北非地区,A错。风带1位于南半球,不影响台湾东部夏季降雨,B错。受风带2影响,南半球的新西兰终年温和湿润,C对。旧金山位于北半球,不受气压带和风带2的交替控制,D错。

【考点定位】气压带、风带分布,南北半球风向差异。

【名师点睛】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在南北半球风带的风向不同。根据风带风向,可以判断所在半球,注意图示为南半球的高压带。了解气压带、风带的特征,对气候特征的影响。结合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气候类型及特征。

型】单选题
束】
26

下列各图所示的热力环流中画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