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海水结冰状况与温度、盐度和水深等因素有关。海冰含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海水结冰状况与温度、盐度和水深等因素有关。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鄂霍次克海域被称作是“太平洋冰窖”,海域面积有158.3万平方公里。从每年的10月份至次年6月份结冰,结冰最厚的月份可达1米。严冬季节,西北风会把浮冰吹向千岛群岛,使某些海峡堵塞。鄂霍次克海北部有宽阔的大陆架,大陆架占海底面积的42%以上,往南水深增加。下图示意鄂霍次克海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鄂霍次克海海冰流动的形成过程。

(2)推测受海冰危害影响严重的产业活动。

(3)请评价鄂霍次克海海冰资源的开发条件。

 

(1)海域较封闭,与大洋的海水交换较少;沿岸河流的注入降低了表层海水含盐量;受冬季风和南下寒流的影响,表层海水易冻结成为海冰;深层海水因降温幅度较小、盐度较高未凝结,易形成流冰;海冰在偏北风和南下寒流的共同作用下向南移动 (2)海冰易封锁港口,阻塞航道,影响海上航运;危害油气勘探和生产,损坏海洋工程;危害海洋渔业生产 (3)有利条件:纬度高,结冰厚度大;海域面积广,海冰资源量大;海冰分布靠近海岸,易开采;不利条件:气候寒冷,开发成本高;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小,市场需求量小 【解析】(1)海水结冰状况与温度、盐度和水深等因素有关。鄂霍次克海海域较封闭,与大洋的海水交换较少。沿岸河流的注入降低了表层海水含盐量,受冬季风和南下寒流的影响,表层海水易冻结成为海冰。深层海水因降温幅度较小、盐度较高未凝结,海面易形成流冰。海冰在偏北风和南下寒流的共同作用下向南移动。 (2)海冰危害主要是航运、海洋生产方面。海冰浮云在海面,易封锁港口,阻塞航道,影响海上航运。海冰危害油气勘探和生产,损坏海洋工程设施。危害海洋渔业生产。 (3)鄂霍次克海纬度高,结冰厚度大,海域面积广,海冰资源量大。海冰是淡水资源,分布靠近海岸,有利于海冰资源开采。不利条件是气候寒冷,开发成本高。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小,对海冰资源的市场需求量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湟鱼是溯河洄游性鱼类,每年6月上旬到8月中旬,湟鱼会离开青海湖,沿着湖泊周围的河流逆流而上,进入到河流淡水区域产卵,出现“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奇观。湟鱼以水生生物刚毛藻和无隔藻为食,一条幼鱼长到1斤大约需要10年的时间。湟鱼是迁徙候鸟的主要食物来源。沿青海湖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国营农场和新兴城镇相继出现。由于生存环境的变化,2002年之前青海湟鱼的数量一度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近十几年来,当地政府积极采取措施使湟鱼的数量逐渐上升。下图示意青海图的水系,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分析青海湟鱼生长速度慢的原因。

(2)分析湟鱼资源减少的原因。

(3)青海湟鱼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南岛西部沿海盛行东北风,全年风季漫长。年降水量达1000mm左右,但干燥度(一定时段内可能蒸发量与同期降水量的比值)较高。注入沿海的河流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附近海域大陆架平缓且多上升流,曾经广布的植被下埋藏了大量地质时期形成的古风成沙。自历史时期海岛西部逐渐形成了狭长的沙漠化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区以人工栽种单一的木麻黄为防治沙漠化的主要手段,该树种喜光热,耐干旱、贫瘠,抗风力强,生长快,30~50年即衰老,但近年来防护林因经济开发频遭人为破坏。上图示意海南岛西部沙漠地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推测并分析图中沙漠化地区沙物质的主要来源。

(2)试从气候与地形方面分析图中沙漠化地区植被难以自然恢复的主要原因。

(3)近年来,是否继续采用传统的栽种单一木麻黄的治沙方式引发了当地广泛的讨论,请你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读39°N某山脉山体内外最热月10℃等温线分布高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最热月10℃等温线最可能是

A. 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B. 高山草甸与高山荒漠的分界线

C. 针叶林与高山草甸的分界线    D. 针阔叶混交林与针叶林的分界线

2.据图分析,山体内部

A. 垂直带谱多于外部    B. 同海拔植物的萌芽期晚于外部

C. 冰川雪线低于外部    D. 森林带分布的高度高于外部

 

查看答案

天山以北为北疆地区,读2002~2011年北疆人口重心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006年—2007年人口重心移动的距离大,与之关联性最大的是

A. 经济    B. 劳动力    C. 耕地面积    D. 水资源

2.促使北疆人口重心移动的条件是

A. 西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提高    B. 东部地区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

C. 西部地区荒漠化不断加剧    D. 东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查看答案

位于青海省的塔拉滩是高寒干旱沙质草原地区,该地区有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太阳能发电基地,基地内创造性地引入“牧光互补”模式,即太阳能电池板上层光伏发电,下层种植牧草,实现光伏发电带动生态环境建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实施“牧光互补”主要依赖于

A. 平坦的地形    B. 科技的进步    C. 良好的产业基础    D. 干旱的气候

2.“牧光互补”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A. 提高地表温度    B. 提高空气质量

C. 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D. 增加大气降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