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依据各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把我国划分为三个经济地带,三个地带经济发展地带...

依据各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把我国划分为三个经济地带,三个地带经济发展地带性差异的形成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东部经济地带除北京外其他各省(市、区)都属于沿海地区

B. 西部经济地带位于内陆边远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均属于沿边省区

C. 重庆直辖市属西部经济地带

D. 中部经济地带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2.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

B. 大致与1月0℃等温线相吻合;是南方和北方、水田与旱地、传统水稻与小麦区的分界线

C. 大致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吻合;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D.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界线

 

1.B 2.A 【解析】考查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及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 1.东部经济地带包括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等12个省级行政区,东部经济地带除北京外其他各省(市、区)都属于沿海地区,A正确;西部经济带包括陕、甘、宁、青、新、川、渝、贵、云、藏等10个省级行政区,并非都是沿边省区,B错误;重庆直辖市(简称渝)属西部经济地带三个经济地带中,C正确;中部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D正确。所以本题选B项。 2.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1月0℃等温线相吻合,是南方和北方、水田与旱地、传统水稻与小麦区的分界线,B正确;大致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吻合,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C正确;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界线,D正确。我国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分界线大致是长城一线,以北为春小麦,A错误。所以本题选A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限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稀缺性资源是:(  )

A. 水资源    B. 石油资源    C. 天然气资源    D. 太阳辐射能

 

查看答案

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十分明显,主要原因是:(  )

A. 热量条件的变化    B. 湿润程度的变化

C. 地形地势的差异    D. 水文特点的差异

 

查看答案

关于我国三大自然区界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

B. 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大致以3000米等高线为界

C. 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大致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

D. 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三大自然区的一条很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查看答案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油价的上涨和矿难的频发,显示了能源短缺的困局日益严重。“电荒”在我国不少地区愈演愈烈,不仅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运行,也给百姓生活造成强烈冲击,而节约能源则是我们必须达成的全民共识。

材料二:我国三大常规能源(水电、火电、天然气)运输方向示意图。

材料三:西气东输的综合效应图。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特征。

(2)图中 C 能源在调出区十分丰富,主要原因是什么?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部地区输出了资源却发展了经济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北三省、京津冀、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四大经济圈”比较表。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京津冀地区

东北三省

占全国国内 生产总值的 比重

2003 经济总 量(万亿元)

23 798

11 335

13 094

12 957

61184(52.2%)

增速均值

14.8%

15.5%

12.2%

10.7%

9.1%

2002 年三大 产业结构

6∶52.1∶ 41.9

4.9∶49.8∶45.3

10.0∶45.7∶44.3

12.8∶49.7∶37.5

 

2003 年三大 产业结构

5.1∶54.6∶40.3

4.1∶52.4∶43.5

9.5∶47.2∶43.3

12.5∶50.4∶37.1

14.6∶52.3∶33.1

 

材料二:在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高速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 惯性让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并将经济总量牢牢地稳定在全国第一的位置。 现在,该区域优势弱化,竞争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领跑了中国经济 20 多年的珠三角,现在受到挑战。

(1)材料一中四个区域的产业结构变化有什么特点?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今后 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广东的“优势弱化”,具体指什么“弱化”?

(3)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 GDP 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 有哪些?

(4)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哪些工业的比重将最可能得到提升(双选)

A.劳动密集型工业   B.资源密集型工业 C.技术密集型工业   D.资金密集型工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