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关于我国三大自然区界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

关于我国三大自然区界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

B. 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大致以3000米等高线为界

C. 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大致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

D. 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三大自然区的一条很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D 【解析】试题分析:在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中没有秦岭-淮河一线,它属于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分界线, 是属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大致分别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3000米等高线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油价的上涨和矿难的频发,显示了能源短缺的困局日益严重。“电荒”在我国不少地区愈演愈烈,不仅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运行,也给百姓生活造成强烈冲击,而节约能源则是我们必须达成的全民共识。

材料二:我国三大常规能源(水电、火电、天然气)运输方向示意图。

材料三:西气东输的综合效应图。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特征。

(2)图中 C 能源在调出区十分丰富,主要原因是什么?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部地区输出了资源却发展了经济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北三省、京津冀、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四大经济圈”比较表。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京津冀地区

东北三省

占全国国内 生产总值的 比重

2003 经济总 量(万亿元)

23 798

11 335

13 094

12 957

61184(52.2%)

增速均值

14.8%

15.5%

12.2%

10.7%

9.1%

2002 年三大 产业结构

6∶52.1∶ 41.9

4.9∶49.8∶45.3

10.0∶45.7∶44.3

12.8∶49.7∶37.5

 

2003 年三大 产业结构

5.1∶54.6∶40.3

4.1∶52.4∶43.5

9.5∶47.2∶43.3

12.5∶50.4∶37.1

14.6∶52.3∶33.1

 

材料二:在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高速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 惯性让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并将经济总量牢牢地稳定在全国第一的位置。 现在,该区域优势弱化,竞争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领跑了中国经济 20 多年的珠三角,现在受到挑战。

(1)材料一中四个区域的产业结构变化有什么特点?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今后 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广东的“优势弱化”,具体指什么“弱化”?

(3)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 GDP 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 有哪些?

(4)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哪些工业的比重将最可能得到提升(双选)

A.劳动密集型工业   B.资源密集型工业 C.技术密集型工业   D.资金密集型工业

 

查看答案

读“沙坡头试验站的流沙固定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该区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 区          的气候特征。

(2)图中河流是     ,山脉是    

(3)为防御流沙对铁路的侵袭,科研人员在沿线流动沙丘上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捆扎设 置了方格状沙障。这种沙障的功能,一方面是:     ;另一方面是    

 

查看答案

读“我国两个不同地区某时期的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区

华北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气 候 要 素

1 月均温

-6℃

7℃

7 月均温

27℃

28℃

年降水量

600mm

1355mm

7-8 月降水

452mm

181mm

4-6 月降水

27mm

853mm

森林覆盖率

12﹪

42﹪

人口密度

278 人/ k ㎡

103 人/ k ㎡

 

(1)试从气候类型、耕地类型和主要粮食作物等方面,简要分析对比上表中两个地区 的差异。

(2)从土壤方面来看,华北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从保持和挖掘土地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看,长江中下游地区应采 取哪些措施?

 

查看答案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核电中长期规划》,2020 年前我国新增投产的核电站,主要在 浙江、江苏、广东、山东、辽宁、福建和广西 7 个沿海省区兴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辽宁等东部沿海建核电站的主要目的是

A. 经济发达,科技领先,建站优势明显    B. 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

C. 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建站优势明显    D. 解决矿产资源贫乏的状况

2.目前,在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消费比例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A.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水电、核能

B. 煤炭、水电、石油和天然气、核能

C. 石油和天然气、煤炭、水电、核能

D. 煤炭、核能、石油和天然气、水电

3.关于在我国大力发展核电意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加速发展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B. 应对我国能源紧缺的状况在短期将难以改变的措施之一,填补能源需求缺口

C. 是我国的宏观能源形势及建立节约型社会背景下的唯一选择

D. 可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有利于改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大气质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