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2009年2月1日正式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右图是我国东部某县某河...

2009年2月1日正式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右图是我国东部某县某河流下游横截面略图,该河下游所在地区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我国南方农村存在着较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图中各地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     B.     C.     D.

2.关于该区域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以解决我国南方人多地少、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

B. 利用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形,大规模地植树造林,从而改变该处的降水量,使河流的径流量没有季节变化,使居民免受洪涝灾害之苦

C. 大力发展立体农业,水面养鱼,低缓的平地种植水稻等农作物,低山丘陵则发展经济林木

D. 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将该区域的农村全部转变为城市

 

1.B 2.C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1.相对于其他三地,乙地的坡度较大且无植被覆盖,是四地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方。B正确。 2.低山丘陵区特别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应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具体做法: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如果大力发展种植业,会加剧水土流失;南方水热条件较好,应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水面养鱼、平地种植水稻等农作物、低山丘陵地区发展经济林木等。故C正确,A、B错误。D项中“全部转变为城市”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9月29日,西气东输三线东段隧道工程第三标段17座隧道全部贯通,为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2014年建成投产奠定了坚实基础。西三线干线管道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首站,东达广东省韶关末站。与西二线相同,中亚天然气仍是西三线的气源地。

材料二 西气东输三线示意图。

(1)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石油管道已在中哈边境口岸阿拉山口实现了跨国对接。指出中哈输气管道建设过程中,如果施工不当易造成的生态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2)在我国能源战略中,与哈萨克斯坦及俄罗斯合作是重点之一,试分析其优势有哪些。

(3)第二条西气东输管线建设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有何意义?

 

查看答案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河南省河流和交通相关示意图

材料二 河南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肉类食品、速冻食品、方便面、饼干、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拥有“双汇”“思念”“三全”等众多知名品牌,其速冻食品更占据了全国60%的市场。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产品更新,河南已从“中国粮仓”变成了“国人厨房”。

方法规律提炼题组:判断河流航运价值的高低可以从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两方面分析,但是要活学活用,学会运用材料分析问题。

(1)甲省很多河流不利于发展河运。请你结合图中信息说明两条自然原因。

(2)分析河南发展食品加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

(3)根据材料概括河南由农业大省转变为农业强省的措施。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气候资源类型图。每个气候资源类型以3个阿拉伯数字表示,左起第一位为水分资源,中间一位为热量资源,右边一位为光资源,数字1~4分别表示资源的质量等级。读图回答问题。

(1)对比分析青藏高原、西北内陆、四川盆地气候资源的优势和劣势,提出各区域农业发展的策略。

(2)从图中看出,华北平原并不十分缺水,请你具体分析一下华北平原缺水的原因。要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还应采取哪些节水措施?

(3)填表简述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缺的对策及其理由。

 

查看答案

下图为尼罗河干支流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白尼罗河流域相比,青尼罗河流域开发水能的优势是(  )

A. 峡谷多,落差大,水能丰富

B. 结冰期短,发电时间长

C. 落差小,利于河流梯级开发

D. 流量稳定,发电量季节变化小

2.尼罗河中上游修建水库,对其下游地区的影响可信的是(  )

A. 携带泥沙增加,海岸线向海洋推进

B. 洪涝灾害增加,造成巨大损失

C. 海浪侵蚀加重,海岸线向陆地退缩

D. 沿岸土壤肥力增加,土地盐碱化减轻

3.通过对其进行梯级开发,该流域适宜发展的工业是(  )

A. 甘蔗制糖

B. 精密仪器

C. 高档家具

D. 有色冶金

 

查看答案

区位指数是综合了解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读我国区位指数分布图回答下题。

关于图中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国区位指数由南部向北部递减

B. 我国东南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矿产资源丰富

C. 乙地区区位指数小于 10 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恶劣

D. 丙地区区位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交通落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