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生态学家在我国某地进行生态调查,发现水源所在地的抽水井植被从水井往外呈同心圆分布...

生态学家在我国某地进行生态调查,发现水源所在地的抽水井植被从水井往外呈同心圆分布,水井附近土地是光秃和坚硬的,到距井200米左右,出现稀疏且干硬的杂草,250米左右是带刺的灌木丛,以外到1千米左右,才是一些相隔甚远的草本植物群及灌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导致该地植被分布的人类活动方式最有可能是(  )

A. 过垦    B. 过牧

C. 滥伐    D. 滥采

2.上述植被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  )

A. 塔里木盆地    B. 呼伦贝尔草原

C. 青藏高原    D. 松嫩平原

 

1.B 2.B 【解析】 1.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人们常常采用现代技术掘井以获得稳定的水源供应,人畜活动必然以水井为中心,水井周围就会因为过度放牧和践踏而出现裸露的地面。故答案选B。 2.在呼伦贝尔草原,发展畜牧业人们采取掘井方式而导致出现草地退化现象,故答案选B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塔里木盆地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绿洲地区土壤次生盐渍化产生的原因是(  )

A. 湖泊干涸,盐类物质沉淀

B. 地形封闭,补给水源减少

C. 不合理灌溉,盐分在地表聚集

D. 气候变化,冰川加速融化

2.该区域绿洲及绿洲周围地区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与其目的对应正确的是(  )

A. 多途径解决能源——开发丰富的油气资源

B. 压缩农田面积——提高粮食单产

C. 推广滴灌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D. 进行生态移民——加速区域城市化

 

查看答案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Ⅰ、Ⅱ、Ⅲ)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条件不同    B. 水热条件不同

C. 土壤条件不同    D. 光照条件不同

2.图示Ⅰ、Ⅱ、Ⅲ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

A. 土壤与植被    B. 水文与植被

C. 地形与气候    D. 地形与水文

 

查看答案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图能正确表达的区域特征为(  )

A. 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 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 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 发展水平    B. 生活特点

C. 发展方向    D. 发展条件

3.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淮安市于2008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下图为标志园内分界线标志物模型。该标志物应位于上图中的(  )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和图,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发现宁夏北部、贺兰山东麓地区的小气候十分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宁夏人民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一起完成3万亩葡萄基地和防护林的建设。

材料二 Q、R两地气候资料对比表。

地点

海拔/m

1月均温/℃

7月均温/℃

1月降水量/mm

7月降水量/mm

年降水量/mm

年日照时数/时

R

201

2.6

20.7

54.1

60.6

824.5

1 975.3

Q

1 111

-8.4

23.3

1.2

42.2

193.7

2 975.7

 

(1)读甲、乙两图,结合两地区大气环流的特点,分析N、M山脉对各自所在区域冬季气候的影响。

(2)简述法国R地一月份均温比宁夏Q地高的主要原因。

(3)与法国葡萄种植区相比,贺兰山东麓地区发展葡萄种植有哪些有利条件?

(4)如果大量利用丰富的黄河水资源在贺兰山东麓地区发展120万亩葡萄生产,应当避免的可能对本地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图为秸秆全量还田循环利用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生产模式可能分布在(  )

A. 三江平原    B. 塔里木盆地

C. 黄淮海平原    D. 太湖平原

2.该生产模式的优点包括(  )

①农作物的产量明显增大 ②秸秆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

③肥料施用量减小 ④农业生产投入减少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