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长江以南的广阔地域,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柑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长江以南的广阔地域,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柑橘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这里柑橘生产集中成片,形成规模化经营。这里鲜果和桔瓣罐头经过无菌加工、包装等新技术及冷链、储运保鲜等工艺手段,保证其新鲜安全、天然营养、绿色健康。产品除主要供应全国大中城市,还远销到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欧盟等。

材料二  中国柑橘主要栽培区示意图

 

满分5 manfen5.com

(1)简要分析长江以南柑橘种植产区的优势自然条件

(2)据材料二,柑橘最适宜栽培区主要分布在                               盆地。近年来,这些地区的柑橘销售很好,果农们计划扩大种植面积,对此你认为是否应该扩大还是保持种植规模?请谈谈你的观点及理由。

(3)与A地区比较,评价B地区鲜果销售的市场优势。

(4)中国的世界遗产九寨沟和黄龙风景区位于①地区北部,目前有上海、北京、广州等多条航班飞往景区分析我国东部地区赴这里旅游的游客多数乘飞机抵达的原因。

 

(1)(任答四点,每点1分,共4分)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热量条件好;光照充足;(或光热充足或雨热同期),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冬季温和,有利于柑橘安全过冬;丘陵、平原广阔,土壤肥沃;夏季降水较多,灌溉水源便利等。(主要从光照、热量、降水、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 (2)(6分)南部沿海省份(或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或写简称) 四川 观点一:赞成当地扩大种植规模。理由:可以增加果农经济收入;便于开拓更大的国内、国际市场;利于扩大就业机会等。 观点二:赞成保持原有种植规模。理由: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利于在适度规模种植的基础上提高柑橘的质量;利于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和观光旅游业。(观点与理由匹配,观点 1 分,理由 1分,观点与理由不匹配,不得分) (3)(4分)B地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消费量大;距大中城市较近;鲜果进入市场的时间短、市场的竞争力强(从消费量大小、进入市场的时间、距离市场远近、市场的竞争力等方面分析,每点1分,共4分)) (4)(6分)九寨沟、黄龙景区地处偏远;陆路交通可达性差,耗时长;东部地区(主要客源地)经济较发达;居民收入高,支付能力强;与九寨沟、黄龙相聚较远,乘飞机能节省路途时间;增加有效的旅游时间。 【解析】 试题分析: (1)该题主要从影响柑橘生长的光照、热量、降水、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长江以南,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光照充足;冬季温度在零度以上,柑橘安全过冬;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 (2)读图可直接判读最适宜地区一是四川盆地,二是南部沿海省份包括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赞成扩大规模要从规模扩大的有利条件可有利影响来分析,赞成保持原有种植规模要从原因和有利影响来分析。该地自然条件优越,扩大规模可以增加果农经济收入,便于开拓更大的国内、国际市场;利于扩大就业机会等。而保持适度规模可以保护生态,可以在深加工的方向来发展。 (3)影响一个地区市场的因素要从从消费量大小、进入市场的时间、距离市场远近、市场的竞争力等方面分析。B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市场广阔;鲜果进入市场的时间短、市场的竞争力强等。 (4)由于景区的地理位置较偏,交通条件较差;而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消费能力较强,在加上航空运输的快速直达等优点。 【考点定位】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区域农业的发展,影响市场的因素、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南水北调中线输水路线示意图(左图)和我国五大城市群分布图(右图)

材料二  南水北调中线引水工程已正式通水,从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自流供给黄淮海(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北方的工农业生产生活很快可以用上长江水了。该项工程总干渠长度1432公里,连接长江中游和环渤海两大城市群,经此干线调水对调水区和受水区的生态环境都会引起有利的和不利的影响。阅读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1)分析输水总干渠沿线地区因调水可能带来的影响。

(2)简述华北平原农业发展存在哪些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形成原因?

(3)从社会经济因素方面简要说明环渤海城市群的形成基础和发展条件。

(4)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常发生哪些自然灾害?任举三例。对同一强度的自然灾害而言,珠三角城市群比成渝城市群,造成的绝对损失、相对损失如何?为什么?

 

查看答案

下面为2015年9月某地区地质灾害气象等级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图中反映的主要地质灾害是

A.滑坡和泥石流          B.地震和火山             C.地震和滑坡         D.火山和泥石流

2.在地质灾害气象等级中,甲、乙、丙三地高于周围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河流众多,河道弯曲,排水不畅                       B.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

C山地丘陵,坡度,地势起伏大                       D.地质构造活跃,地形破碎

3.以上所反映的自然灾害中,人类活动对其影响主要表现在

A.围湖造田及过度开采地下水                           B台风经过带来的狂风暴雨

C.臭氧层破坏和酸雨危害                               D经济活动不当及毁损植被

 

查看答案

读中国东部锋面雨和雨带移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根据雨带在C~E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C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4~6月             B.6~7月           C.7~8月                D.5~8月

2.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至C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北皆涝              D.南涝北旱

3.下列地理事物的出现与雨带位于E一线时的季节基本相符的是

A.南极科考的最佳时期                      B.秦岭淮河地区天气可能转凉

C.黄土高原的夜越来越长                       D.株洲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查看答案

有人把城市楼房超过90米部分的高度之和称为“城市个头”。2013年香港和重庆“城市个头”在中国排名靠前。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香港“城市个头”比重庆高,下列原因更合理的是香港

A.洪涝灾害更少         B.淡水资源更多          C.土地成本更低            D.经济水平更高

2.今年来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其主要积极影响是

A.缓解交通压力        B.降低建筑耗能           C.扩大用地规模            D.节约建筑用地

3.城市化可能会导致

A城市热岛效应出现    B生物多样性增多         C雨季地表径流减少        D土地的质量改善

 

查看答案

中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部。由于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特别干燥,年降雨小于300mm ,气温年日较差大。中亚国家与我国之间已形成由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读我国与中亚部分地区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新疆至中亚铁路沿线的广袤地区,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风化堆积             B流水堆积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

2.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相比,我国与中亚国家发展铁路运输,体现优势是

①修建总成本低    ②适宜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  ③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  ④运输快捷,灵活方便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近年来,中国高铁对外建设发展迅速,以高铁站为依托的高铁新城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逐渐兴起。高铁站选址与高铁新城建设的一般规律是

A.在小城市,高铁站常选址于城市中心,高铁新城建设有利于城市中央商务区的发展

B.在中等城市,高铁站选址常远离市中心,高铁新城建设会带来城市空心化

C.在大城市,高铁站常选址于城市中心,高铁新城会迅速演变成城市中央商务区

D.在特大城市,高铁站选址常远离市中心,高铁新城建设有利于促进郊区城市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