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与其他行星相比较,地球的条件是非常优越的。它与...

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与其他行星相比较,地球的条件是非常优越的。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加上自转周期(1天)与公转周期 (1年)适当,使得全球能够接收到适量的太阳光热。整个地球近地面平均温度约为15 ,适于万物生长,而且能够使水在大范围内保持液态,形成水圈。而水星和金星离太阳太近,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别为地球的6.7倍和1.9倍,表面平均温度可达350 和480 ;木星、土星距太阳又太远,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的能量仅为地球的4%和1%,表面平均温度分别是-150 和-180 ;更远的两颗行星的表面平均温度则都在-200 以下,环境条件十分严劣。

(1)生命存在应具有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温度,这是液态水存在的温度范围。

(2)为什么水星、金星表面温度很高,而天王星、海王星表面温度很低?温度过高或过低对生命形成、发展有什么影响?

(3)从材料中看,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优越条件是__________。

(4)想一想,如果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过长,对生命活动会产生什么影响

 

(1)0 100 (2)主要与它们同太阳的距离有关。水星、金星距太阳近,接受的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天王星、海王星距太阳远,接受的太阳辐射少,所以温度低。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命的产生和发展,如果温度过高,由于热扰动太强,原子根本不能结合在一起,也就不能形成分子,更不用说形成复杂的生命物质了。如果温度过低,生命物质也无法形成。 (3)具有适宜的温度 (4)如果自转或公转周期过长,则白天或夏季升温过高,夜晚或冬天降温过低,无论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命的形成和发展。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读材料,分析对比总结的能力。可以根据“液态水存在的温度范围”这句话来回答生命存在应具有的温度范围。 (2)太阳的光热是行星能量的源泉。由于水星和金星距离太阳太近,温度过高,不适合生命生存,木星、土星距离太阳太远,温度又过低,不适合生命生存,只有地球距太阳的距离适中,具有适宜的温度,适合生命生存。 (3) 材料中提供的主要是温度方面的内容,所以从材料中看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优越条件是具有适宜的温度。 (4) 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的长短,影响行星上气温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如果自转或公转周期过长,对生命活动会产生的影响,主要分析气温高低变化的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宇宙中的地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9年9月14日中国第四个航天发射场——海南航天发射场在海南省文昌市开始动工建设。文昌市位于海南省东北部,地处东经108°21′至东经111°03′,北纬19°20′至北纬20°10′之间,东、南、北三面临海。海南航天发射场是中国在低纬度滨海地区建设的首个航天发射场。下图为我国西昌和文昌卫星发射场地理位置分布比较图。

满分5 manfen5.com

(1)试分析西昌航天发射场的优越条件。

(2)结合材料二中的信息,说明我国在海南省文昌市选址建设航天发射场的理由。

(3)试分析我国在海南建设发射场的重要意义。

 

查看答案

该日,乙地的昼长为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B、C、D、E的经度分别是: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

(2)根据图上阴影(表示夜)的位置,请你在北半球图上绘出恰当的阴影(夜)部分。

(3)当甲点是2005年某月22日16时时,乙处是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_________时。

 

查看答案

读银河系简图和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图中共包含有______________级天体系统,其中最低的是______________

(2)在ABCD四个位置中,淮阴昼夜长短变化最快是在________位置,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0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图中A、B两处河谷有何区别?原因是什么?

(2)C处典型的流水地貌是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图示地区2009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对地貌带来什么影响?

(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分布特点是________,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