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 ①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 ②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

①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

②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布的界线

③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秦岭—淮河为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重合,冬季0°C等温线经过,故为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故选B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属于我国跨区域资源调配方案的是

①南水北调工程

②三北防护林工程

③西电东送工程

④退耕还湖还林工程    

⑤西气东输工程

⑥晋煤外运工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④⑤⑥      D.①③⑤⑥

 

查看答案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工业大量迁往内地,据此回答问题。

1.关于这种产业迁移说法正确的:

A.是第三产业的迁移

B.是技术指向型产业的迁移

C.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  

D.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

2.香港制造业迁移的原因有

①香港地价高 ②内地服务业发达   ③内地工资水平较低   ④香港人口数量剧减

A.①②       B.①③     C.③②     D.②④

 

查看答案

读不同国家产业变化过程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甲类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    B.劳动力    C.技术    D.交通

2.由上图可知

①I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     

②Ⅱ、Ⅲ类国家往往牌不利地位

③伴随着产业转移过程,Ⅱ、Ⅲ类国家环境污染可能加重

④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取决于I类国家  

⑤市场是产业升级的动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3.我国在产业调整中应该

    A.加快乙类产业的引进,推进工业化进程

    B.加快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C.与I类国家分工合作,集中发展甲、乙两类产业

    D.只接纳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

 

查看答案

该图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

A.①为资金     B.②为技术     C.③为劳动力    D.④为市场

2.关于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本区域的经济发展

B.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C.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二、三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

D.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该图表达出的含义是    (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

    A.发展方向    B发展水平    C.发展条件    D.生活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