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A、B两地均处在30°N。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A、B两地均处在30°N。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该日与北京日期相同的占全球(2分)(    )

A.一半多                       B.少于一半      

 C.恰好一半                     D.没有任何地方

(3)赤道上西半球黑夜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这天,赤道上日出时间是________时;北极圈日落时间是________时。(4分)

(5)有一架飞机从A地飞往B地,最短路线是(2分)(  )

A.一直向正东飞

B.一直向正西飞

C.先向正北飞,过北极点后再向正南飞

D.先向正南飞,过南极点后再向正北飞

(6)若飞机沿最短路线以111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A地飞往B地,飞行了___小时(取整数)。(2分)

 

(1)(0°,60°E)            (2)A     (3)160°E~180°~30°W (4)6 18               (5)C           (6)12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晨昏线的综合判读。一般可从图中获得基本信息,比如晨昏线的分布特征、自转方向、时间信息等等。根据本图的晨昏线特征:与经线重合,判断时间为春分或秋分日。图中的晨昏线为晨线。时间为6点。(1)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既要分析纬度,还有经度。春分日,直射点纬度为0°,由图中晨线30°W为6时,可计算直射点的经度(12时所在)为60°E。(2)计算北京时间为该日的16时。该日的0时位置为120°W。则自120°W顺着自转方向至180°均与北京日期相同,跨经度300°,选A;(3)西半球的范围为160°E顺自转方向至20°W,本图反映的黑夜的范围(18:00---6:00)对应经度为150°E顺自转方向至30°W。两个范围的交集为160°E向东至30°W;(4)由于该日全球昼夜平分,故任何地方日出都为6:00,日落都为18:00 (5)沿地球大圆是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于是从A地飞往B地过北极点为同一经线圈,即最短距离,选C项。(6)本题主要考察球面上AB两地的最短距离计算。既然从A到N再到B为两地的最短距离,A、B两地的纬度均为30°,故飞机飞行需沿着该经线圈跨纬度120°。时间=120°*111KM/度÷1110KM/小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央气象台2011年3月28日发布寒潮橙色警报,全国大部分地区正遭受近年来罕见寒潮袭击。受强冷空气东移南下影响,未来两天,新疆东部、西北地区大部、华北、东北地区、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北部将有5~7级偏北风,江南中南部、华南以及四川盆地北部将有4~6级偏北风,上述地区的江河湖面风力6~8级。据此回答21-22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江南中南部、华南以及四川盆地北部将有4~6级偏北风,上述地区的江河湖面风力6~8级,原因是 (    )

A.江河湖面摩擦力小          

B.江河湖面与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

C.江河湖面气压梯度力大      

D.江河湖面地转偏向力大

2.图为该天气系统略图,其中M是不同性质锋面L1、L2的交界,有关锋面L1、L2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冷锋、冷锋                 B.冷锋、暖锋   

C.暖锋、暖锋                 D.暖锋、冷锋

 

查看答案

读沿某一理想大陆45°N所作的剖面示意图,回答19-20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地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月均温③地大于②④两地          

B.7月均温③地小于②④两地

C.②④两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③地      

D.②④两地的气温年较差小于③地

2.若图中M、N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则该季节盛行风向,正确的是(    )

A.②吹向①             B.④吹向⑤          C.⑤吹向④       D.④吹向②

 

查看答案

读我国渤海某海岸地表物质分布示意图,回答17-18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该地区的地貌有    (    )

①新月形沙丘    ②海蚀崖     ③三角洲平原      ④风蚀蘑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塑造该地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有      (    )

①风力作用       ②波浪侵蚀作用   ③流水沉积作用   ④冰川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的等厚度线分布图”,回答15-16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图中“40”等厚度线大约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图中“52”等厚度线大约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与第三级阶梯交界处

C.我国地壳厚度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由薄到厚的变化趋势

D.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的地壳平均厚度由厚到薄

2.下到剖面图中,能正确表示a-b沿线地壳厚度变化趋势的是     (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查看答案

图中,L1为晨昏线,L2为北纬60度纬线,P、Q为L1 与L2的两个交点,O为L1中PQ段中点。完成13-14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当O点与北京的地球表面距离达到最短时,北京时间可能为 

A.6月22日23时44分          

B.12月22日12时16分

C.6月22日11时44分    

D.12月23日0时16分

2.设O点的纬度β,北半球夏半年时,L2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A.120°—β             B.β—30°

C.2β—90°             D.180°—2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