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

走进情境:习近平强调,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

    走进情境:习近平强调,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青年处于人生积累阶段,需要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青年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要正确对待一时的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使顺境逆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广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某校七年级(1)班以此为背景,召开了一次以“青春的活力,青春的奋斗”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参与其中,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实践技能,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围绕主题设计两条宣传标语和两种活动形式(活动形式除班会外)。

(2)“青春是美好的,我的青春我做主。”你打算怎样激扬青春活力,助力青春成长?

(3)仔细品读上述划线语句,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达到“至善”, 成为高尚的人?

 

(1)宣传标语如: ①青春是一缕阳光,照耀着我们的心灵。 ②青春是一条小船,载着你我驶向未来。等等。 活动形式如:国旗下讲话、黑板报、主题演讲。等等。 (2)①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 ②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 ③激荡的青春活力,自信的青春热情,自强的青春态度,会给我们飞翔的翅膀,助力青春成长。 (3)①我们应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②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③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 ④我们要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解析】 (1)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设计宣传标语。答题时围绕“青春的活力,青春的奋斗”这一主题,设计标语,主题鲜明、语言简洁即可。(2)本题考查怎样激扬青春活力,助力青春成长。考查学生知识再现的能力。依据教材知识,激扬青春活力,助力青春成长就要自信,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自信的青春热情,自强的青春态度,会给我们飞翔的翅膀,助力青春成长。据此回答即可。(3)本题考查如何做到止于至善。依据教材知识,从有我们的至善追求;从小事做起;向榜样学习;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等方面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青春,带着一份特殊的邀约,款款而来。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我们的内心会面对一些新的问题,我们看待自然和社会的观点也会有所改变。所有这一切,都是成长的机遇。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身感悟,请你参与:

材料一: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身心也在迅速变化。他们与社会交往增多,对家庭的依附性减少,要求独立,摆脱成人控制的思想情绪日益上升。因此,他们不满足于家长、教师及其他成年人对事物现象的描绘和解释,不轻信家长、教师和书本上的现成结论,喜欢独立探索事物的根源,喜欢怀疑、辩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材料二:教育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伴随着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应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多媒体教学与学科课程相结合的方法,更新教学理念,创设情境,趣化教学过程,互动愉快学习,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材料三:漫画

 

(1)畅所欲言:材料一中的“要求独立”是一种什么独立?材料一还反映了中学生的一种什么精神?

(2)指点迷津:材料二中提出“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为什么要“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3)明辨是非:材料三中的观点对吗?请你试加辨析。

 

查看答案

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它启示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应该做到

①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        

②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

③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④雷厉风行,无须顾虑太多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

漫画《自信》说明了

A. 漫画中的人物能实事求是对待自己

B. 自信应该建立在对自己正确评估基础上,而不是盲目自信

C. 自信的人能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

D. 漫画中的人物很自谦,并具有创新精神

 

查看答案

男女同学之问的正常交往,有益于我们身心健康发展:男女同学在交往中应该把握的原则

①要认识男女同学之间的性别差异,交往中,言谈举止要符合自己的性别身份

②交往时要落落大方

③交往时要把握分寸  

④交往时要相互尊重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体现了“行己有耻”的是

A.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B.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D.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