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

材料一: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

材料二: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该意见强调,必须加强预防教育、依法惩戒和综合治理,切实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

材料三:学生冯某原本是一个懂事守纪的好孩子,在初二年级结识了一些高年级“好朋友”后,无心学习,伙同那些“好朋友”欺辱低年级同学和女同学,经常旷课去网吧打游戏、到KTV唱歌、上饭店吃饭喝酒,觉得与“好朋友”一起很快乐。后因缺钱玩耍而去盗窃金店,最终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我参与)

(1) 同学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调查校园欺凌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谋划)

(2)请为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我思考)

(3)冯某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给我们带来哪些警示?

 

(1)问卷调查、实地观察、采访、走访、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等; (2)①国家:加强校园安全立法,加大对校园暴力的惩戒力度;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加强对校园及其周边环境的治理,依法严打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或加强法制宣传,营造学法、尊法、守法的社会氛围等。 ②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品德、法律、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建立健全安全防范机制,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暴力事件;学校要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建立问题学生的跟踪、帮教制度等。 ③家庭:家长要肩负起对孩子的教育和监护职责;用正确的方法引导、教育孩子,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等。 ④社会:要根除暴力文化滋生的土壤,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 ⑤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善于调控不良情绪,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宽以待人、与人为善;明辨是非,拒绝不良诱惑,远离暴力行为;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3)①自觉遵守纪律和法律法规,不违法是我们行为的底线;②预防违法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③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④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范于未然等。 【解析】 (1)此问要求学生说明对社会现象的调查方式,具有很强的开放性,难度一般。适合中学生的调查方式有很多,如问卷调查、实地观察、采访、走访、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等,只要学生答出任意三种方式,符合题意即可。 (2)此问属于做法类问题,具有一定开放性,难度中等。解答此类问题,要注意认真考虑“谁有责任做这件事,怎么做”经过认真思考可以看出,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中学生自身都有责任。只要学生从上述角度中任选三个方面进行说明,符合题意即可。 (3)解答此问,要注意认真阅读材料,概括冯某在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再说明我们应该怎么做。认真阅读材料,冯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主要有结交了损友、欺负弱小、旷课、沉迷网络游戏、到KTV唱歌、上饭店吃饭喝酒、因缺钱而盗窃等。运用所学知识概括,即是思想道德素质差、结交损友、不能明辨是非、不能拒绝不良诱惑等。因此我们得到的警示,应该从谨慎交友;避免沾染不良习气,杜绝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自觉遵守纪律和法律法规、预防违法犯罪等角度说明。只要学生回答的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晓慧同学吃完早饭背着书包上学校,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给一位老大爷;在学校门前的红绿灯路口,提醒同学们不要闯红灯,注意安全;上午利用课间时间与同学一起到老师办公室上网查找时政资料;下午活动课组织同学们一起到卯酉河边捡垃圾、枯树枝、烟头,为创建文明城市献一份力量。

(1)运用所学知识,请简析晓慧的行为。

(2)运用“在社会中成长”相关知识,说说我们青少年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何意义?

 

查看答案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既要勇敢,又要机智,要讲究智斗。面对违法犯罪分子,行之有效的方法有

①争取成年人的帮助            

②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 

③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  

④及时拨打110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我区“江苏好人”陈相华,五进火场扑救,在他抱出邻家男童到室外之时,楼顶轰地一声坍塌,惊险万分。陈相华老人的行为     

①传播正能量,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     

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行动

③是尊重生命、尊重他人的表现        

④积极承担道德责任和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对漫画《“跨栏”》,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缺乏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

②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翻越栏杆,节约时间和路程 

③全社会要加强道德和法治教育,大力弘扬社会公德 

④我们应敢于和善于同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作斗争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一米线”,要求后面等候的人员与前面办理业务的人员保持一米的距离。越过这个安全距离,人们就会感到紧张,觉得个人安全和隐私受到了侵犯。遵循“一米线”

①是尊重他人隐私的要求        

②是提升自身文明素养的体现

③未成年人年龄尚小,无需遵守  

④是维护社会秩序、强化规则意识的需要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