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

亲社会行为通常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分享、合作、助人...

亲社会行为通常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分享、合作、助人、安慰、赠予等,是一种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其他个体或群体的行为趋向。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①主动关注、了解社会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②同情和关心遭遇挫折、不幸的人

③对处于困境和危难的人能伸出援助之手 

④增强忧患意识,优先考虑个人前途命运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A 【解析】 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的行为。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我们关心和帮助社会中的人的行为,是亲社会行为。所以观点①②③均符合题意;观点④中“优先考虑个人前途命运”的说法错误,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在社区,我与李奶奶是邻居。我与李奶奶的关系属于

A. 血缘关系    B. 地缘关系    C. 业缘关系    D. 法律关系

 

查看答案

有人这样比喻,社会就像一棵大树,我就是其中一片树叶;社会是浩瀚的星空,我就是其中一颗星星:社会是一望无垠的草原,我就是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你对这段话的理解是

A. 人类非常渺小

B. 人是社会中的一员

C. 人离不开社会

D. 没有社会就没有个人

 

查看答案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B.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C. 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D. 个人可以脱离社会而生存和发展

 

查看答案

我校《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时政播报”环节,同学们的参与度一直很高,以下是近期同学们的播报内容:

新闻一: 10月28日重庆市万州区一大巴车在万州长江二桥桥面与小轿车发生碰撞后,坠入江中。据车内黑匣子监控视频显示,女乘客刘某因错过下车地点与司机冉某发生争吵、肢体冲突使车辆失控撞向对面正常行驶的红色轿车后坠江。而在长达五分钟的争吵中竟无人去劝解,乘客是无辜的,但是无辜的背后,难道不是冷漠的代价?

(1)看到新闻中冷漠的乘客行为,请你说说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如何参与公共生活?

(2)针对新闻中女乘客刘某无视规则,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谈谈怎样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

新闻二: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习近平主席倡议,让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增长成果。其实,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一直都是我党治国理政的不懈追求。

(3)请你说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4)请谈谈我党把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不懈追求的理由。

 

查看答案

习近平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1)请你列举两例中华文化的代表。

(2)为实现中国梦,提升公民道德素养,我国把“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新修订的宪法。因此,有人认为:“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可。”请简要评析这一观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