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

《中国公众网络安全意识调查报告(2015)显示》,近6成的青少年网迷相信或比较相...

《中国公众网络安全意识调查报告(2015)显示》,近6成的青少年网迷相信或比较相信互联网上的信息。这警示我们应

A. 增强猎奇心理,广泛结交网友

B. 杜绝网络交往,谨防上当受骗

C. 避免网络成瘾,提高辨别能力

D. 抵制不良诱惑,拒绝网络

 

C 【解析】 试题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网络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辨别能力,网络有利也有弊,我们要学会趋利避害,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题文中部分青少年迷恋网络的做法,是缺乏辨别能力,不利于身心健康,所以正确答案选C,其中A不符合题意;BD观点绝对,是错误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心理专家指出,网络在生活中,而非生活在网络中,避免上网成瘾,青少年要

A. 增强自制力,做网络的主人

B. 增强网络交往的间接性、隐蔽性

C. 利用网络技术延伸人际交往

D. 提高抗诱惑能力,远离网络

 

查看答案

网络的应用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有利又有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网络交往对象具有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

B. 网络信息都是虚假不可信的

C. 沉迷网络可能会染上网瘾,荒废学业,诱发违法犯罪

D. 长时间连续上网会影响身体健康

 

查看答案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下列属于正确使用网络的是

A. 上网看新闻,查资料

B. 在网络上从来不说真话

C. 利用网络抄袭答案、完成作业

D. 利用网络滥交朋友

 

查看答案

《刑法修正案(九)》规定:“网络造谣”“制造传播虚假信息”等行为要负刑事责任。这说明了(    )

①网民要提高判断能力,决不能从众 

②网络并非法外之地,违法同样会受到处罚

③制造传播虚假信息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④网民要珍惜信息时代的话语权,不信谣、不传谣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2017年5月8日10时44分,网友“唐宋oO”在微博中发帖称 “大理惊现惊天爆炸 ”,并附了一段火灾视频。经云南大理警方核实,该言论是“造谣”,信息发布者卞某被行政拘留五日。这告诉我们

A. 不能在网络上发表言论    B. 利用网络要遵守法律

C. 利用网络要遵守道德    D. 公民不能在微博上发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