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

聚焦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会议追踪]2018年3月1日,第十三届全国大一次...

聚焦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会议追踪]2018年3月1日,第十三届全国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修正案在第三章“国家机构”中新增“监察委员会”一节。

(1)全国人大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说明了什么?将监察委员会写进宪法有利于公民行使哪项权利? 

[神圣的一刻]“我宣誓......铿锵的声音。庄严的气氛。2018年3月17日,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习近平总书记,抚按宪法、紧握右拳、庄严宣誓。这是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国家主席首次进行的宪法宣誓。

有网友评论说:习主席的宪法宣誓,对于全社会都是一种浸润式教育。

(2)习主席的宪法宣誓意味着什么? 

(3)为什么网友说习主席的宪法宣誓,对于全社会都是一种浸润式教育? 

[调查感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通过之际,朝阳路社区在居民中间开展了一项关于宪法的民意调查。调查结果见下表:

调查内容

比例

清楚我国现行宪法是第几部宪法

12.5%

了解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6.2%

知道行使监督宪法实施职权的机关

11.9%

 

 

(4)根据调查结果反映的问题,谈谈该社区每位居民应有的做法。

 

(1)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具有修改宪法的权力(或全国人大具有最高立法权)。  监督权。   (2)①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或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  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②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③充分体现了国家领导人尊崇宪法、维护宪法.恪守宪法的高度政治自觉;④体现了党中央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维护宪法权或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3)①有利于营造宪法至,上的社会环境;②有利于国家机构工作人员依宪行使权力;③有利于公民知法懂法,知宪尊宪。   (4)①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主要内容;②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让宪法深人人心。 【解析】(1)此问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难度值一般。根据所学知识,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的制定和修改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因此全国人大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说明了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具有修改宪法的权力;将监察委员会写进宪法有利于公民行使监督权。 (2)此问旨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具有一定开放性,难度较大。向宪法宣誓,体现了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习近平主席向宪法宣誓,一方面说明了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国家领导人尊崇宪法恪守宪法的政治自觉;习近平主席向宪法宣誓,也体现了我国坚持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只要学生从上述角度中任选三个角度进行说明,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3)此问旨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具有一定开放性,难度中等。认真阅读设问可以看出,该问实质上是要求学生回答习近平主席的宪法宣誓产生的积极的社会影响。解答此类问题,要注意认真考虑“这件事对谁、或对哪些方面有意义”。经过认真思考可以看出,习近平主席对宪法宣誓,对维护宪法的权威、对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对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对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都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于全社会都是一种浸润式教育”。只要学生从上述四个角度中任选三个角度进行说明,言之有理即可。 (4)此问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从中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具有一定开放性,难度中等。解答表格类材料题,要注意认真阅读表格的表头、对比的项目,并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观察对比,从而找到存在的问题或取得的成绩。材料中的表格是有关宪法的民意调查结果,从表格中的对比项目及数据中可以看出,公民对宪法的了解还很不够。因此居民应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主要内容,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等。只要学生能够概括出问题,并从学习宪法、了解宪法、尊重宪法、宣传宪法、践行宪法的角度进行说明,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崇尚法治精神。

    为提高学生们的个人素养及分析能力,道德与法治老师把同学们分成两组,将提前准备好的两则信息分发给同学们,要求同学们完成下列任务:

第一组的信息:“霸王条款”(见图)

(1)从图片中,你看到了一种什么社会现象?

(2)这种做法合法吗?为什么?

第二组的信息,“这是一个温暖的改判”

一老人在电梯内吸烟,医生杨某上前劝阻。发生言语争执,随后老人心脏病发作不幸离世,老人家属田某某将劝阻者杨某告上法庭,索要高额赔偿。2018年1月23日,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上诉人田某某与被上诉人杨某生命权纠纷一案,判决,撤销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驳回田某某的诉讼请求。

 

相关链接《郑州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条例)第10条规定:公民有权制止在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的吸烟者吸烟。

相关链接《郑州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条例)第10条规定:公民有权制止在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的吸烟者吸烟。

 

 

(3)从法治角度分析,为什么说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改判“是一个温暖的改判”。

(4)综合两则信息及问题的回答概括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查看答案

生活事件思考。

(成长足迹)涛涛在学校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并获得“省三好学生”荣誉称号,毕业

后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了军,复员后,一边照顾年迈的父母,一边艰苦创业,2年时间内办起了规模较大的服装厂......

(1)材料中涛涛享受了哪些权利?自觉服行了哪些义务?

(2)涛涛的服装厂能办得如此红火,得益于我国的哪项基本制度? 

(3)从法律角度归纳.涛涛的幸福生活给我们哪些启发?

 

查看答案

社会现象解析。

(1)以上图片共同反映了宪法的哪一原则? 

(2)国家采取上述措施的意义是什么?从宪法与公民关系的角度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查看答案

相信每一个同学都想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请你判断.下列行为属于正义行为的有

①周末,为生病在家的同学补习功课

②同桌把管制刀具带到了学校

③内向的好友经常被同学们欺辱,体壮的小明将他们痛打一顿

④小华劝阻酗酒后的爸爸驾车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早餐时,学校广播站播出了一则资讯一《河南郑州公交司机捡到10斤新钱归还失主》,司机的美德在同学们间广为传颂,更加深了同学们对正义的理解。下列同学们对正义理解正确的是

①期盼正义、实现正义、维护正义是我们的共同心声

②正义感是公民的基本德性

③要采用一切手段,做有正义感的人

④正义行为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