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019锦州)选出对杜甫《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  )

A.本诗开篇以设问提起,写出了诗人远望泰山雄奇壮阔生发的感慨。“青未了”突出了泰山苍翠、连绵不断的特点。

B.“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大自然赋予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使大自然似乎有了感情;“阴阳割昏晓”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泰山巍峨高大的形象。

C.五、六句写出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心胸荡漾,归鸟进入视野,时已薄暮,诗人顿觉眼界大开。

D.“凌”字表达了诗人登临泰山极顶,远望“众山小”时的豪迈之情,体现了他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和成就伟业的远大抱负。

2.青年杜甫曾过了一段“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其诗作也洋溢着一股蓬勃向上的青春朝气。请以加线句子为例进行赏析。

 

1.D 2.运用典故,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一句,既表达了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决心,又抒发了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壮志。表达了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 【解析】 1.D“凌”字表达了诗人决心有朝一日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而小天下,D项表述有误。 2.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2.“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倾诉了离别之苦和思念之情,抒发了盼望北归团聚共叙别情的美好心愿。

B.“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像是在回答询问,把亲人盼归、诗人思归的心情活化出来,同时表达了诗人欲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

C.“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言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亦显愁思深重。以虚写之景托情,婉转自然又新颖别致。

D.两个“巴山夜雨”,现实和想象交织,以未来欢聚许诺,反衬现实之愁苦,使思念之情曲折委婉、含蓄隽永。

2.这首诗中,加线句子中诗人写“雨”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1.诗中两次提及“巴山夜雨”,你分别是怎样理解的?

2.这首诗中,加线句子明明是写今日的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2.诗中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一问一答,巧妙地抒发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和不得归之苦。

B.“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诗人借眼前景物来自然地抒发愁苦之情。

C.“期”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恰当地表现了时间和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

D.诗的后两句,表达出对未来欢乐的憧憬,写出诗人与友人重聚时的欢乐气氛。

2.“君问归期未有期”中两个“期”字妙在何处?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