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观沧海 东汉末·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观沧海

东汉末·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的方位、地点以及观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2.这首诗中加线句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B 2.表达了诗人渴望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思想感情。(或: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解析】 1.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诗人望海初得的整体印象,描写的是大海的远景而不是近景。 2.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请赏析“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2.请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

3.请赏析“晓驾炭车辗冰辙”一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的职业。

B.“心忧炭贱愿天寒”中的“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C.“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吝惜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D.“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诗的前四句(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点出了劳动场所并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罪行作铺垫。

C.诗中卖炭翁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集市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D.宫使“回车叱牛牵向北”,是因为北边是宫廷的方向,而集市是在城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本诗如何表现雨的猛烈,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请你谈谈杜甫这首诗是如何“为时”“为事”而写的?

“为时”(为反映社会现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事”(为体现诗人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十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2012河北)这段文字节选自唐代诗人杜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中,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请对这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