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十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

十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2012河北)这段文字节选自唐代诗人杜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中,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请对这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渲染凄苦的氛围,衬托诗人愁苦的心情,为下面内容做铺垫。 3.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写了秋雨的细密连绵。 【解析】 1. 无 2. 此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诗中所选的景物都是悲景,就是为了衬托忧国忧民的诗人的愁苦心情。 3. 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可以从修辞手法方面分析,也可以抓关键字分析。无论是从哪方面分析,该句都是突出了秋雨的细密连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 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 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 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2.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2.颈联在送别诗中别具一格,请简要分析其原因。

3.请赏析“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查看答案

第12首 蒹葭 《诗经》

河南中招:12年未考   2018全国视野:安顺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请简要赏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妙处。

2.说说诗歌中三个“宛”字好在哪里。

3.这首诗歌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查看答案

第2首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突破训练)

(2016河北)阅读《蒹葭》,完成下面小题。

1.解释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

画线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采荇人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失败时苦闷、绝望的心情。

D.“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意思是:文静善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2.请任选角度,赏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两句的妙处。

3.请从诗中选取一处运用“比”的表现手法的诗句,并作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