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耐人寻味,“八十”与“十五”相对照,“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从而写出老兵从军时间之长,揭露兵役之繁重。

B.“出门东向看”一句写老兵做好饭后有意识地到门口张望,盼家人回来一起吃饭。而“泪落沾我衣”一句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C.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表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D.整首诗内容取舍剪裁得当,结构布局严谨,独具匠心,语言质朴,不尚雕饰,以短小的篇幅反映深刻的主题,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加线句子。

 

1.B 2.“十五”与“八十”相互对照,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主人公从军时间之久,通过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当时兵役制度的不合理,也反映了连年战乱的社会现状和百姓遭受的离乱之苦。 【解析】 1.老兵十五出征,八十才回家,家中亲人早已“松柏冢累累”,而B项中说“出门东向看”是老兵盼家人回来一起吃饭,理解有误。 2.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说说其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2.《十五从军征》和《木兰诗》都出自《乐府诗集》,这两首诗在思想感情方面有什么相同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篇,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含蓄地点出了战争周期之长和当时百姓兵役之繁重。

B.“兔从”到“中庭”四句,由远及近,侧面写出主人公的家荒凉破败的景象,控诉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毁灭。

C.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老兵“出门张望,老泪纵横”这一细节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凉之感。

D.全诗以老兵回家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满怀希望——希望落空——彻底失望——悲哀流泪,有波澜有起伏,且引人深思。

2.加线句子中的“始”字有什么好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满江红(小住京华)

清·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有人评价秋瑾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试联系内容加以分析。

2.(2019安顺)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满江红(小住京华)

清·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中“终破楚”指的是作者想冲破家庭的牢笼。

B.“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写词人虽然过着贵妇的生活,但她并不留恋,反而加以蔑视。

C.“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词人想到离家之后知音难觅,心中顿生后悔之情,禁不住伤心落泪。

D.这首词格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词人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心情。

2.这首词中加线的句中富含多种景物,请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满江红(小住京华)

清·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写中秋时节的京城之景:京城的秋天在菊花的映衬下更加爽朗洁净。“秋容如拭”表达出作者对秋色的喜爱之情。

B.“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说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反而加以蔑视。

C.“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倾吐心声,表达作者的抱负志向,意气壮烈。

D.“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折磨。”表达作者对人际关系、自身处境的极度失望。把眼前的困境看作“苦其心志”的磨炼,显现出秋瑾的英雄气概。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加线句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