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一棵小桃树》(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早晨起来,雨下得大了,一直下了一整...

阅读《一棵小桃树》(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早晨起来,雨下得大了,一直下了一整天。我临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在风雨里哆嗦。纤纤的生灵儿,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在黄水里打着旋儿。哦,我可怜的小桃树儿!

②好多年前的秋天,我们还是孩子。奶奶从集市回来,带给我们一人一颗桃子,她说:“都吃下去吧,这是一颗‘仙桃’,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我们全都含了桃核爬上床去。我却无论如何不能安睡,就爬起来,将桃核儿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想让它在那里蓄着我的梦。

③第二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奶奶打扫院子,突然发现角落里拱出一个嫩绿儿,便叫道:“这是什么呀?”我才恍然记起了是它: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了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儿的,黄黄儿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但我却十分地高兴: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

④也就在这年里,我到城里上学去了。学习呀,奋斗呀,一毕业就走上社会,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我的事业了。但是,我慢慢发现我的幼稚,我的天真了,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我渐渐地大了,脾性儿也一天一天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这时候,真是祸不单行,奶奶也去世了。我连夜从城里回到老家去,看着满屋的混乱,想着奶奶往日的容颜,不觉眼泪流了下来,对着灵堂哭了一场。天黑的时候,在窗下坐着,一抬头,却看见我的小桃树了: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弟弟说:那桃树被猪拱折过一次,要不早就开花了。大家曾嫌它长得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 常常护着给它浇水。看着桃树,想起没能再见一面的奶奶,我深深懊丧对不起我的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了。

⑤如今,它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但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可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儿,又偏苦涩涩地笑着。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可怜的小桃树!

⑥雨还在下着,花瓣儿纷纷零落去,片片付给风了,雨了!我心里喊着奶奶。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变得赤裸裸的了,黑枯的了。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然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它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1.选文从哪几个方面表现出了小桃树的“可怜”?请结合选文简要概括。

2.从修辞的角度品析第⑥节画线的句子。

3.本文标题是“一棵小桃树”,但选文中却多次提到奶奶,作者这样写是否偏题?为什么?

 

1.①小桃树遭受风雨的摧残;②小桃树长在角落里,生长环境恶劣;③小桃树长得很委屈,样子很猥琐;④小桃树花儿单薄,被蜂蝶漠视、孤独寂寞。 2.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桃树”比作“一只天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桃树在暴风雨中饱受摧残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小桃树的爱怜。 3.没有偏题。①奶奶与小桃树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奶奶就没有小桃树;②奶奶是“我”梦想的播种者和呵护者;③作者正是要通过赞美小桃树来表达对奶奶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解析】 1.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文章第一段“纤纤的生灵儿,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在黄水里打着旋儿”,小桃树遭受风雨的摧残,十分可怜;文章第三段“奶奶打扫院子,突然发现角落里拱出一个嫩绿儿”,小桃树生长在角落,环境恶劣,十分可怜; “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了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儿的,黄黄儿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小桃树长相委屈,样子猥琐,十分可怜;文章第五段“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小桃树被蜂蝶漠视,十分可怜;概括回答即可。 2.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小桃树比作天鹅,生动的写出了在暴风雨的摧残下,小桃树俯仰挣扎和花叶飘零的形态,写出了小桃树在风雨中的可怜情态,也表达了作者对小桃树的爱怜之情。 3.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奶奶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人物,小桃树坎坷的经历,其实也象征了奶奶的人生经历,作者通过对奶奶的记叙,一方面表现出奶奶和小桃树之间的关系,正是因为奶奶买的桃子,才有后面的桃树,后来也是因为奶奶的保护,小桃树才会存活下来;小桃树象征着“我”的梦,在奶奶的保护下,小桃树和“我”的梦都被保存了下来;作者通过赞美小桃树的顽强,表达了作者对奶奶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底枝,其鷇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之诚,信于异类也。有野老言:鸟雀去人大远,则其子有蛇鼠之扰。人既不杀,则近人者,欲免此患也。由是观之,异时鸟雀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

(节选自苏轼《东坡杂记》)

(注)①武阳君:苏轼母亲程氏,死后封为武阳君。②鷇(kòu):雏鸟。③闾()里间:乡里人。④不忮(zhì)之诚:以不嫉妒不憎恶的诚心(对待这些鸟雀)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众鸟其上(       )           ②年间   (     )

③鸟去人远(       )           ④由观之(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皆巢底枝                 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

B.翔集间                  一犬坐于前(《狼》)

C.能驯扰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D.闾里间见之                 何陋有(《陋室铭》)

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两处)。

则 其 子 有 蛇 鼠 之 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异时鸟雀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

(2)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4.选文最后一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李商隐《贾生》一诗,完成各题。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宣室求贤访逐臣”一句中“逐臣”的意思是_________,在诗中是指______(填人物)。

2.这首诗运用了先扬后抑的表现手法,结合本诗内容谈谈你对这一手法的理解。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今年6月份以来国家提倡各地区有序开放地摊经济。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走近地摊经济”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正眼看招牌)下图是你在街头发现的一张有错字的地摊招牌。请你向摊主王阿姨说明招牌上的错误。

(我写广告词)张大伯经营龙虾和溱湖簖蟹,想给他的摊位拟一则对联作为广告宣传。他想好了上联,请你帮他对出下联。

上联:姜 堰 龙 虾 游 四 方  

下联:                        

(我谈“地摊热”)下面的材料节选自评论《地摊经济,升温不能“发烧”》,读后完成问题。

落一子而全局活。地摊经济一升温,不少地方出现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但是,面对遍布大街小巷的地摊,也有人担心:会不会阻碍交通?商品质量如何得到保证?食品和环境卫生问题如何解决?这些担心绝非多余。放开地摊经济,必然会给城市管理带来一些挑战。之前,各地之所以封杀地摊经济的原因,是因为小商小贩的随意占道行为会影响周边环境和道路出行。所以,为地摊经济松绑的同时,也需要在城市管理的“放”与“管”中找到平衡点,既不能一禁了之,让低收入人群没有收入来源,也不能放任自流,让流动摊贩“野蛮生长”。

(1)划线句子用语重复,应删去                          

(2)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海底两万里》作者是法国作家_______(填人名)。小说情节惊险曲折,比如,尼摩船长带大家观看一颗大如椰子的珍珠,一个采珠人正辛苦地采珠,突然________向他发起进攻,船长舍身相救,与之展开殊死搏斗。正当船长危在旦夕时,__________挺身而出解救了他。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两项是_______

A.《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的潜水艇从太平洋出发,途经澳大利亚珊瑚海,在游历了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等海域后,到达南极。

B.《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身上体现了作者对科学、社会正义和人类平等的不懈追求。

C.《海底两万里》中的“我”指阿龙纳斯,是一位医生。

D.“祥子恰好来到了这个小绿洲;在沙漠中走了这么多日子,他以为这是个奇迹”,这句话中所说的“绿洲”是指祥子遇到了虎妞。

E.《骆驼祥子》以祥子的奋斗和毁灭为线索,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下层人民的悲苦命运。

 

查看答案

填写课文原句或根据提示补写名句。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3)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5)无丝竹之乱耳, ______________

(6)然则天下之事,_______________,不知其二者多矣。

(7)当遭遇困境时,不必害怕,陆游《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凡事总有云开雾散的时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