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壶口瀑布 梁衡 ①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壶口瀑布

梁衡

①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②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③第二次看黄河,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④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⑤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

⑥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1.下面对文章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交待壶口的位置,开篇即扣题;“我曾两次到过那里”总领下文。

B.第②段引用临出发有人告诫的话,第③引当地人的话,是对雨季壶口的侧面描写,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

C.第一次去壶口是略写,第二次去壶口是详写。

D.本文由小小的壶口瀑布概括了黄河博大宽厚的伟大的性格,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由衷赞美。

2.从内容、写法、效果、情感等方面,赏析下面的句子

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3.结合内容,从表达方式、修辞、表现手法、结构等方面,任选两个角度,赏析选文写法。

 

1.B 2.句子描写了龙槽两边滩壁上散开的景象,运用比喻的手,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水的声音之美,以及颜色、态势之美,表达出作者的喜悦欣赏之情。 3.(1)运用了描写、叙述、议论的表达方式。(2)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 (3)运了侧面描写:引告诫人和当地人的话。(4)总分的结构:第一段是总写引起全文,第二、三段的首句是分别引领对雨季和枯水季的描写。 【解析】 1. B.第⑵段引用临出发有人告诫的话,是对雨季壶口的侧面描写;第⑶引当地人的话,是对枯水季节壶口的侧面描写。这两处并不属于“欲扬先抑”的写法。故选B。 2. 这道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记叙文语句的赏析可以从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结构等入手。答案一般包括赏析角度+具体内容+情感。注意题干要求,从内容、写法、效果、情感等方面赏析。根据语境中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可知,这句话在内容上主要描写了龙槽两边滩壁上散开的景象;“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从表达效果上看,“交响乐”“写意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水的声音之美,以及颜色、态势之美;从情感上看,表达了作者的喜悦欣赏之情。 3. 这道题考查赏析文章写法的能力。赏析的角度主要有: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文章结构,观察景物的角度等。 表达方式上:选文综合运用了描写、叙述、议论等表达方式。叙述如“第二次看黄河,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描写如“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议论如“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修辞上:选文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比喻:“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排比:“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选文以正面描写为主,第二段引用告诫人的话,第三段当地人的话,属于侧面描写,从侧面表现了壶口瀑布的特点。 结构上:选文运用了总分的结构:第一段是总写,总领下文。从“第一次是雨季”和“第二次看黄河,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可以看出,正文部分分别从雨季和枯水季对壶口瀑布进行了描写。 根据以上分析,任选两个角度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甲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净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文)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卖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乏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释: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③捐:白白费掉。

1.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1)死于槽枥之间______    (2)一食或尽一石______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之不以其道

(2)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以报君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4.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指_____,以“食马者”寓指____

5.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写了时间和地点。

B.词的上片写梅花处境悲凉的生存的状况,下片写梅花的品格精神。

C.这首词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

D.这首词运用了烘托、托物言志的方法。

2.结合词的内容,分析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从两方面概括出实行“低碳生活”的必要性。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南、北极冰川开始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升高,沿海城市和低海拔岛国将被海水淹没。据预测,按现在的速度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水温升高将导致蓝藻过度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___________,路遥的代表作是《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二则》(北冥有鱼))

(4)是故_____________, 教然后知困。(《<礼记>二则》(虽有佳肴))

(5)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______________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旨句,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