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新闻,回答问题。 据新华社北京5月17日电,我国拯救濒危动物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阅读新闻,回答问题。

据新华社北京5月17日电,我国拯救濒危动物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保护“国宝”大熊猫,我国先后建立了总面积5830平方公里的13处保护区,拨出抢救专款4000万元,抢救病饿大熊猫118只,救活82只。国家还投资进行大熊猫人工繁殖研究,已人工繁育成活300多只。我国还将建立14处保护区,以使现在的1000多只大熊猫得以安宁地生活、繁衍。

1.给上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4个字)

2.文中划横线的词“先后”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1. 我国保护大熊猫取得可喜成果。 2. 不可以去掉,“先后”有表示时间的顺序,说明13处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有时间先后顺序的,而并非在同一时间建立的,去掉则意思改变,这体现了新闻用词的准确性、严谨性。 【解析】 1.拟写新闻标题,是压缩语段的一种传统题型。考试经常考拟写一句话新闻、拟写导语、提取主要信息、拟写新闻标题。怎样拟写新闻标题呢?题文一致;一语破的;简洁明快;旗帜鲜明;生动活泼。一般的格式为:“谁干了什么事”或“哪发生的什么事”。答题时内容无损原意,不能丢掉语段中重要的信息;抓住关键词语。如此题可抓住“我国拯救濒危动物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整理,即可得出答案。 2.考查新闻用词的准确性、严谨性的特点。“先后”本义:指先和后,早与晚。语境义:说明13处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有时间先后顺序的,去掉则没有顺序这个意思了。所以不能去掉。一定要注意新闻文体限制性词语的使用,这些限制性的词语往往都能准确地说明事件或事理。解题时,从使用的恰当以及删除后的不准确,一正一反两个方面来说明这个词语的重要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与常识。

1.《红星照耀中国》是____(国家)著名记者______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又名《_______》。

2.在作者的笔下,毛泽东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对其作具体形象分析。

 

查看答案

默写诗文。

(1)________________,长歌怀采薇。(王绩《野望》)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鹤楼》)

(3)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5)每至晴初霜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引凄异。(郦道元《三峡》)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zhōng )     

(xiāo ) _____         

____yíng

眼花____(liáo )乱   

____cuī)枯拉朽         

锐不可_____(dāng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的路上,我们品尝过多少人生百味。妈妈的一碗热汤,老师理解的一个眼神,同学递来的一方手帕,花儿的芬芳,书海的油墨馨香,家人团聚的情怀……都带给我们许多感动。

请以“     的味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补全题目;②不少于600字;③要有真情实感,不能套作;④书写工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两小题。

宴 词

唐·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释:①畎:quǎn ,田间小沟。②棹:船桨。

(1)诗的一、二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