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 (材料一)东兰铜鼓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目前全...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

(材料一)东兰铜鼓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目前全世界馆藏传世铜鼓2400多面,而东兰县就有612面,堪称世界“铜鼓之乡”。铜鼓是东兰民族文化中的奇珍异宝,是壮、瑶族珍贵乐器。民族民间流传的传统铜鼓舞蹈有铜鼓舞、蚂拐舞、舂榔舞、瑶族猴鼓舞。壮族铜鼓习俗在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兰县被中国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铜鼓文化艺术之乡”。

(材料二)东兰铜鼓文化包括了歌谣文化、稻作文化。是多元性和独特性融为一体的民族文化遗产,其活态性、完整性成为绵延千古、不可多得的民族文化“活化石”。

(1)为了更好地了解东兰的壮族铜鼓习俗,学校八年级(二)班组织到壮族村屯考察壮族铜鼓习俗的活动。请你简单地给他们安排一下在考察前、考察中及考察后该做的一些事。

考察前:__________      考察中:__________    考察后:__________ 

(2)参考(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请向外地朋友简单介绍东兰铜鼓及其所包含的文化内容。

 

(1)示例:考察前:定好考察村点,准备好考察工具,了解交通路线。 考察中:礼貌用语,做好考察记录,并注意环境卫生。 考察后:分类整理资料、汇编资料。 (2)示例:东兰铜鼓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传世的有612面,东兰有“铜鼓之乡”“中国民间铜鼓文化艺术之乡”的美称,其铜鼓文化包括歌谣文化、稻作文化,铜鼓习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解析】 (1)考查活动步骤。活动步骤是活动方案的主体,设计时必须考虑到活动的主题,使活动张弛有序。具体内容要有可操作性,不是空喊的口号。从形式上看,要做到简洁明快,具有启发性、鼓动性和号召力。如考察前要确定好考察村点与交通路线。考察中要做好考察记录并注意环境卫生。考察后要分类整理和汇编资料等。 (2)题干要求向外地朋友简单介绍东兰铜鼓及其所包含的文化内容。一定要将两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两则材料关注的文化内容,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几条最主要的信息。如可提取材料一的“东兰铜鼓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东兰县就有612面,堪称世界‘铜鼓之乡’”“壮族铜鼓习俗在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中国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铜鼓文化艺术之乡’”,提取材料二的“东兰铜鼓文化包括了歌谣文化、稻作文化”等句,分析整理后即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工蜂是老了!然而,母蜂是蜂巢中最迟生出来的,它们既年轻,又强壮。所以,当严冬降临,威胁到它们时,它们还仍有能力来抵挡一阵。至于那些末日已经临近的,很容易地就能从它们的外表的病态上分辨出来。在它们的背上,是有尘土沾附着的。在它们尚健壮,还年青的时候,它们一旦发现有尘土附着在身上,就会不停地拂拭,把它们黑色、黄色的外衣清洁得十分光亮。然而,当它们有病时,也就无心注意卫生清洁了。因为已经无暇顾及了。它们或是停留在阳光底下,一动也不动,或者很迟缓地踱来踱去。它们已经不再拂拭它们的衣裳了,因为这已不再重要了,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这种对装束的不在意,就是一种不祥的征兆。过了两三天以后,这个身上带有尘土的动物,便最后一次离开它自己的巢穴。它跑出来,主要是打算再最后享受一点日光的温暖。忽然,它跌倒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再也不能够重新爬起来了。它尽量避免自己死在它所热爱和生存的巢里。这是因为,在黄蜂中,有一种不成文的“法律”规定,那就是巢里是要绝对保持干净整洁的。这个生命即将结束的黄蜂,要自行解决它自己的葬礼。它把自已跌落在土穴下面的坑里。由于要保持清洁卫生,这些苦行主义者,不愿意自己死在蜂房里。至于那些剩余下来的,还没有死去的黄蜂,它们仍然要保留这种习惯,直到它们最终的结局为止。

(1)此语段选自法国昆虫学家______(人名)写的《昆虫记》。《昆虫记》写作技巧高超,常常以_______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

(2)读完语段,请简要谈谈你对黄蜂有哪些新的认识。

 

查看答案

用课文原句填空。

(1)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__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3)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4)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5)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6)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7)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

(8)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9)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查看答案

古诗赏析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以_______为线索,融情于景,抒发诗人_______的思想感情。

2.结合诗的意境,谈谈诗人最爱湖东白沙堤的理由。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乙)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注释)①推求本原来,探究。②《书》:《尚书》。③逸豫: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④忽微:极细小的东西。⑤溺:溺爱,对人或事物爱好过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于畎亩之中(被任用)

B. 必先其心志(使……苦脑)

C. 天下之豪杰(全、所有)

D. 困于心,于虑(平衡)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作者先列举六位古代圣贤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后终于担当大任的事例,意在说明能否担当大任有时就要靠运气。

B. (甲)文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乙)文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都是相辅相成地说明了同一人生哲理的两面。

C. (甲)文是论证严密的说理散文;(乙)文是语言婉转流畅的政论散文。

D. (甲)文认为要不亡国,就“入则有法家拂士,出则有敌国外患”;(乙)文认为国家的盛衰,事业的成败不由天命,而取决于“人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4.(甲)(乙)两文的作者生活在不同的年代,却有着相同的思想情感,请结合两文内容,谈谈其思想情感的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说明文阅读

大自然的神功——自净

①大气、土壤和水受到污染后,可以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使自己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状态,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功”——自净。

②水的自净能力是非常强大的。印度的恒河被佛教徒视为圣河,他们认为河水能消灾除难,强身健体。因此,每一位教徒都爱到河中沐浴,甚至有人在此投水“升天”。尸体火化后骨灰也被倒入河中。即便如此,虔诚的教徒仍然一边沐浴,一边开怀畅饮。奇怪的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生病。

辽阔的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清理场”。石油是海洋最主要的污染源。海上油田的开采以及运输油轮的泄漏,都可以造成大面积的海洋污染。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科威特有几十万吨原油流入海洋,所到之处生物遭受灭顶之灾。但是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受害的海域生态大都恢复正常。

④陆地的自净能力也令人惊叹。海湾战争中,泄漏的石油在科威特的沙漠里形成了一个50平方千米的“油湖”,清除它们十分困难,且耗资巨大。就在人们对此束手无策的时候,大自然显示其“自净”的本领:流动的沙粒覆盖了油层,沙层中长出了绿色的小草,沙漠中异常的高温也促使了原油的分解和挥发。 

 ⑤但是,人类不要以为大自然具有自净能力就可以对它们为所欲为。要知道,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和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人类还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 来源:中国公众科技网,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B.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大自然的自净神功。

C. 大自然的自净能力是非常强大的,人类可以对它们为所欲为。

D. 本文的结构形式是总——分——总。

2.下列对本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石油是海洋最主要的污染源”一句属平实说明。

B. 第③段画波浪线句的“最大”一词可以删掉。

C. 第③段的中心句是“石油是海洋最主要的污染源”。

D. 第④段主要说明清除沙漠里的“油湖”十分困难,且耗资巨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