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原创题)右面是农业部正式颁布的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官方徽标,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其...

(原创题)右面是农业部正式颁布的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官方徽标,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其构图和寓意。

 

示例:徽标外面是一个没有合拢的圆,“美丽乡村”在圆的正上方,圆内远方是青山,近处依次是房屋、树木、田地,一条河流从山下缓缓流向远方。寓意:希望将中国的乡村建设成为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美丽乡村”。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徽标的理解。它不仅考查学生对画面的理解能力,而且也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时要注意画面上有哪些内容,有哪些文字提示,答题时不要遗漏了内容。注意描述漫画的内容时画面上有的都要叙述出来,包括文字,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描述。可按照由外到内、从上到下的顺序来描述徽标的内容。注意关键字:“美丽乡村”,关键画面:小河、乡村、青山。围绕“将中国的乡村建设成为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美丽乡村’”来谈寓意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

法国有一名昆虫学家耗尽了一生的精力来研究昆虫,并专为昆虫写出了十卷本科普巨著,这名昆虫学家是______;这本科普巨著是《____》,这本书被誉为“_______”。我们本学期学过一篇课文,就是《__》。

 

查看答案

健康阅读势在必行

①唯有书香能致远。健康阅读可以熏陶我们的心灵,可以涵养我们的气质和自信,进而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我国自古就有“耕读传家”的传统;而今,全民阅读工程也被列入“十三五”时期文化重大工程之一。

②然而,数字化时代,阅读陷入了令人尴尬的境地。

③随着数字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我们阅读的数量的确远高于过去,但阅读的质量正面临严峻挑战。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6年公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21分钟。一位网友这样讲述自己的阅读经历:“我一度沉迷于手机阅读,内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还包含许多冷门,无厘头……我整天抱着手机,乐此不疲,浪费时间而不自觉,有时一直熬到大半夜。”这种阅读就是一种碎片化浅阅读。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你好像吸收了很多信息,其实更多的是信息占有了你,你失去了自我思考和价值判断的可能。”当下流行的碎片化浅阅读,追求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使人形成了一种惰性化的依赖,加剧了社会浮躁。

④而健康的阅读应该是形与神、心与思的对话。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张鸣教授所说:“阅读能够使人充实、明理、智慧,是一个人成长的阶梯,阅读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发育、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

⑤那么,在碎片化浅阅读风行的当下,该如何重塑健康的阅读呢?

⑥首先,要提倡整本书阅读。快餐式的碎片化阅读,会造成我们知识结构凌乱、松散,坚持整本书阅读能使我们的知识结构更系统、更完整、更优质,可以提升我们的阅读质量和思维水平。其次,无论是数字化阅读,还是纸质图书阅读,都可以从经典开始。蜜蜂采蜜,要采花蕊中最精华的部位,读书也同理。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是一个时代人类思想的精华。最后,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学校和社区要积极开展读书交流会、图书展览、经典诵读等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老百姓,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搭建阅读的平台,营造阅读的氛围。

⑦我们相信,当深入阅读、经典阅读得到落实,全民阅读得以实现。我们的阅读会出现更加健康的局面,到那时,阅读也将成为我们社会的一种自觉。

(根据李志雄《重构我们的阅读生态》改编)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中第③段网友的话和余秋雨的话分别说明了什么?

3.对于健康阅读,作者提出了哪些建议?请分条概括。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用自己的话各概括一条阅读建议。

(材料一)英国作家罗斯金说:“我们不应把一刻空余时间耗费在阅读价值不大的书籍上。”

(材料二)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说:“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

 

查看答案

父亲的背影

章中林

①和父亲没有相见已经一年有余了,不知道父亲怎么样了。虽然经常和他通电话,但是我却夜夜梦到家乡的那片红土地,夜夜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

②去年国庆放假回家,七十多岁的父亲开电瓶车来接我。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亲,这时,我看到了他的背影:他低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他扶着方向盘,腰弯着,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的模样。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

③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我空闲的时候,喜欢到他那里玩耍。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挥舞着大铁锤,把石头砸得金星乱飞。这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也许用个特写就能表现出来: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愤怒地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这样一个形象,谁看了,不为他的傲岸、粗犷而震撼呢!

④前些日子,看到库尔贝的一幅油画《采石工》,我才恍然明白我的印象与现实有着不小的偏差。那时的父亲应该没有这样光鲜高大吧,因为那时生活拮据,父亲就和《采石工》中的主人公类似,戴着没有檐的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这从当年留下来的一张黑白照能看出来。

⑤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我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棕色的脊背,绷紧的双臂,高举的铁锤。整幅画面有着无穷的张力和撼人心魂的表现力,谁看了会不对它翘起大拇指呢?但是,眼前的父亲却完全没有了那种气势,委顿矮小,说话都有些不能关风,还怎么和当年那个形象相比较呢?不忍再想,不能再看。

⑥回到家,我感冒了。身体软软的,提不起精神。看到父亲挑着一担人粪尿去浇地,我说我来。父亲笑说,你是纸扎的,经不起风。我再三坚持,但是父亲始终不同意,说我身体要紧。

这时,我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伸着颈,哈着腰,两手抓着扁担,整个人弯成了一张弓,似乎稍微加一点力,就会崩断一样。望着他步履蹒跚,我的眼泪流了出来。作为儿子,在父亲的晚年却不能给他一个颐养天年的晚年生活,还要让他每天不辍劳作,这是不是有些残忍呢?

⑧走的那天,虽然还有些感冒,但是没有前两天那样鼻涕横流地“拉大旗”了。父亲给我找了一顶绒线帽和一条围巾,把我裹得严严实实的。

⑨临出门,父亲叫我等一等,摘些苦柚带着。他说苦柚对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益,一树的苦柚基本上都被他捎到了我的手里。望着树顶上的苦柚,他准备爬上树去摘。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危险!我叫嚷着跑到父亲的跟前,想要夺下他的腰篮,但他断然回绝了:“别看你比我年轻,但是爬树,我灵活,你不行。”看着一边说一边上树的父亲,我不再说话。

⑩抬头望着倒吊在树上的父亲,他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这时我的泪又来了。父亲哪里还有当年的宽阔背脊,人瘦得有些变形,只剩下一手可握的轮廓了。一件夹克被风扬起来,就像被鼓起的风帆,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只蜕皮的蝉一样。那手更是让人惨不忍睹,黢黑的烧火棍一样,没有一点光泽;皲裂的麻秆一样,没有一点肌肉。这还是父亲吗?这还是当年的那个父亲吗?这还是记忆里的那个父亲吗?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淹没了我的视线。

一年多来的每一个日子里,我都思念着父亲,忘不了他的背影,忘不了他的脊背,祈祷着他能够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但是心里始终不能放下。今天,又要到新年了,我还在外面奔波,但是无论怎样,我一定要回去看看父亲,和他说一说我的工作,我的生活……

1.文章描写了父亲的哪几次背影,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结合文章第⑦段画线句子,说说“我”流泪时心中的复杂情感。

3.文章第⑩段中“这时我的泪又来了”一句中“又”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4.文中多次提到父亲年轻时候的背影,有什么作用?

5.细读全文,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对父爱的认识。(80字左右)

(材料一) 如果我是一棵草,那么是父亲把自己的血肉之躯腐朽在我的根下,让我茁壮成长;如果我有脚,那么我走过的每条路上都有父亲身体铺就的碎石,让我走得更加踏实;如果我能站起来,那么一定是站在父亲的肩头。

(材料二) 懵懂时候/父亲/是一座大山/坐在他肩头/总能看得很远、很远/懂事时/父亲/是一棵倔强的弯松/这才发现/我的分量是这样重、这样重/而现在/父亲啊/你是一首深沉的诗/儿子默默地读/泪轻轻地流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

(1)___________,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

(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___________。(朱敦儒《相见欢》)

(3)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4)居天下之广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5)在战争年代,当与亲人消息隔绝,久盼音信不至时,人们常用杜甫《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来表达心声。

(6)少壮理应努力,暮年仍可奋发。曹操在《龟虽寿》中以比喻手法写道: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诗歌鉴赏。

(甲)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 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释)①吴钩:刀名,刃弯。②关山五十州:指当时藩镇割据,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区。③凌烟阁: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为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魏征、虞世南等二十四位开国功臣建的一座楼阁。阁内绘有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皆出自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之手,意在让后人永远记住他们为唐王朝建立的不朽功勋。④若个:哪个。

1.请简析(甲)诗中“黑云压城城欲摧”中“压”字的妙处。

2.(甲)诗以“色”绘诗,(乙)诗以“问”成诗,各具特色,请任选一诗简要分析。(提示:(甲)诗可结合“塞上燕脂凝夜紫”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