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唐诗、宋词是我国诗词文化的高峰,书法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二者结合魅力无穷。请赏读下...

唐诗、宋词是我国诗词文化的高峰,书法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二者结合魅力无穷。请赏读下面的诗句,任意摘抄两句,并用楷体将其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解析】 试题分析:汉字书写是语文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规规矩矩地写字。对于在方框或田字格里书写,要做到妥善布局,结构匀称,笔画到位。要结合写字训练,提高自己的硬笔行楷书写水平和书法欣赏水平。本题任选两句,把繁体字改成简体用楷书规范书写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下面的题目和要求写一篇文章。

人的成长需要丰富的物质养料,更需要丰厚的精神养料。物质养料强健我们的体格,精神养料强大我们的灵魂——失败让我们坚强,批评让我们成熟,艰难让我们上进,感动让我们珍惜,阳光让我们温暖……

请寻找成长中那些曾给你精神滋养的东西,以《________也是一种养料》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查看答案

如今正是北雁南飞、瓜果飘香,大地丰收的季节,班上准备在10月15日进行一次“感受自然,享受秋天”的秋游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标语,号召同学们积极参加吧!

2.出发之前,老师和同学们推荐你给同学们讲几句话,请把你要讲的话写在下面。

3.李明因病住院不能参加这次活动,请你代李明给张老师写一张请假条。

 

查看答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杨花”“子规”在诗中象征什么?诗人写“杨花落”“子规啼”的目的是什么?

2.“闻道龙标过五溪”一句中的“过五溪”用得好,试简析其妙处。

3.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

 

查看答案

文明旅游

材料一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公民出境人数激增,2012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超过8 300万人次,2013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9 000多万人次。随着中国人出境游的不断增多,一些游客乱丢垃圾、大声喧闹、不守规矩、入乡不随俗等不文明行为也逐渐成为中国游客的专属“标签”。

每逢假期过后,出境游归来的人首先不是描述那个地方有多么好,而是抒发一句感慨:人真多。紧跟着十有八九会说:中国人真多。假日一到,世界各国的旅游胜地便被中国人包围。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旅游就是到一个地方拍张照片,证明“到此一游”。至于旅游地的风光好在哪儿,有什么文化底蕴和特色,旅游的目的是什么,很多时候被无意识地忽略掉了。更让世界瞠目的,是中国游客的疯狂购物能力。不知从哪个黄金周开始,总会看到中国游客将某品牌店抢购一空的新闻,当地人一边看着中国游客排队抢购名牌包,一边不住咂舌“中国人真是挺有钱的”,视中国人为“暴发户”。

(选自《城市快报》)

材料二

泰国官员2月28日证实,位于泰国清莱的白庙因中国游客的不文明如厕行为,近日决定增建一处洗手间,供除中国游客外的泰国居民及其他国家游客使用。去年,到泰国旅游的所有外国游客中,中国人最多。部分中国游客在泰国的不雅行为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之前报道中,就曾有中国游客脚踢泰国景区古钟的丑闻。目前,泰国官员针对此类事件已制作中文礼仪手册,写明在泰国旅游中提倡的礼仪规范。

(选自2014.2.28腾讯新闻)

材料三

近日,某网站进行了一项“文明出境游”调查,盘点出国民心目中“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

“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调查表

不文明行为

乱丢垃圾

不尊重风俗习惯

对景区规定不以为然

公共场合大声喧哗

插队

随地吐痰

投票结果

72%

31%

13%

46%

8%

65%

 

材料四

观点一:20世纪80年代,日本游客曾被视为“暴发户”,出境旅游疯狂购物、大声喧哗。被贴有“暴发户”标签的还有俄罗斯人,他们几乎能吃光所有的自助餐食物,甚至掏出小塑料袋将食物偷偷带走,对酒店工作人员大呼小叫。此外,法国游客缺乏礼貌、态度傲慢、爱挑剔等行为同样招致非议,而美国游客也贴有“粗鲁”、说话声音大的标签。总而言之,外国人也有这样那样的不文明行为,在卢浮宫前泡脚的也不仅仅是中国人,实在不必专门针对中国游客横加指责。

(选自新华网)

观点二:一个真正的文明的民族,总要不断地自我批评和自我完善,不管是穷是富。贫富不是文明的标准我们希望明天的中国能够无愧地成为未来人类文明的脊梁,那就不要忘记去不断清洗历史留下的那些惰性,不时站在自省的镜子里检点自己,宽容和直面一切批评,并从中清醒地建立起真正而坚实的自信来。

(选自冯骥才《中国人丑陋吗》)

观点三:拥有财富未必受人敬,修养与财富相匹配,才值得尊敬。财富上涨而素质更低下,这是文明的耻辱,而个体的文明素质往往勾连着国家形象、软实力。中国是文明之邦,理应坚守并传递文明礼仪,尤其是走出国门时,更应该有操守。弘扬文明,这才是大国公民应有的气质与气场。

(选自网友评论)

1.你认为“中国式旅游”有哪些特点?请分别归纳。

2.根据本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被称为“暴发户”的有中国人、俄罗斯人、日本人。

B. 2012年中国居民出境8300万人次,2013年中国居民出境共9000多万人次。

C. 出国旅游的人都在感慨中国人真多,因为一到假日,世界各国的旅游胜地便都是中国人了。

D. 对于中国人来说,旅游就是到此一游,就是到一个地方拍照片。

3.根据“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调查表中的数据,概括其主要信息。

4.怎样改变中国游客被贴“标签”的这种现象?

 

查看答案

秋思

梁衡

①十月里有机会到吕梁山中去。一进到山的峰谷间,秋浓如酒,色艳醉人。长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真不知道大自然原来是这样的换着时装。这山,原该是[甲]________着一件绿裳的吧,而这时,却[乙]________上了一层花毯,那绒绒的灌木、齐齐的庄禾、蔚蔚的森林,成堆成簇。如烟如织,一起[丙]________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大图案。

②这花毯中最耀眼的就是红色。坡坡洼洼,全都让红墨浸了个透。你看那殷红的橡树,干红的山楂,血红的龙柏,还有那些红枣、红辣椒、红金瓜、红柿子等,都珍珠玛瑙似的闪着红光。最好看的是荞麦,从根到梢一色娇红,齐刷刷地立在地里,远远望去就如山腰里挂下一方红毡。此时,点缀这红色世界的还有黄和绿。山坡上偶有几株大杨树矗立着,像把金色的大扫帚,把蓝天扫得洁净如镜。镜中又映出那些松柏林,在这一派喧热的色彩中泛着冷绿,更衬出这平酽酽的秋色。金风吹起,那红波绿浪便翻山压谷地向天边滚去。登高远望,只见紫烟漫漫,红光蒙蒙,好一个热烈、浓艳的世界。

③我奇怪,这秋色为什么红得这么深浓。林业工作者告诉我,这万山一片在春之初本也是翠绿鹅黄,一色新嫩。以后栉风沐雨,承受太阳的光热,吸吮大地的养分,就由浅而深,如黛如墨;再渐黄而红,如火如丹。就说这红枣吧,春天里繁花满枝,秋时能成果的也不过千分之二三,要经过多少场风吹雨打、蜂采蝶传,才得收获那由绿而红,一粒拇指肚大的红果,这其中浓缩了多少造物者的心血。那满山火红的枫叶则是因为她的叶绿素已经用完,显红色的花青素已经出现。这是一年来完成了任务的讯号,是骄傲与胜利的标志。

④本来,四时不同,爱者各异。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味那无言的自然。所以春花灼灼,难免林小姐葬花之悲;秋色似火,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慨。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后的欢乐。一个人只要是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就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的充实。我站在这秋的山巅,遥望那远处春天曾走过的小路,不觉想起保尔在晚年关于年华的那段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我想,不管是少年、青年还是中年人,都请来这大自然的秋色中放眼一望吧。她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去创造人生。

1.下列词语中,填在第①段甲、乙、丙处横线上最恰当的分别是哪个词?(只填序号)

A.拼  B.组  C.穿  D.披  E.盖  F.铺

甲:____ 乙:_____ 丙:_____

2.第②段的首句“这花毯中最耀眼的就是红色”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第③段“这其中浓缩了多少造物者的心血”一句中,“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4.本文中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请写出三种并举出例句。

5.本文对“大自然的秋色”展开了生动的描绘,读完本文,你能否想起一些与秋有关的古诗词?请把它们默写下来。(不少于三句,要求写出作者、朝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