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秋思 梁衡 ①十月里有机会到吕梁山中去。一进到山的峰谷间,秋浓如酒,色艳醉人。长...

秋思

梁衡

①十月里有机会到吕梁山中去。一进到山的峰谷间,秋浓如酒,色艳醉人。长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真不知道大自然原来是这样的换着时装。这山,原该是[甲]________着一件绿裳的吧,而这时,却[乙]________上了一层花毯,那绒绒的灌木、齐齐的庄禾、蔚蔚的森林,成堆成簇。如烟如织,一起[丙]________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大图案。

②这花毯中最耀眼的就是红色。坡坡洼洼,全都让红墨浸了个透。你看那殷红的橡树,干红的山楂,血红的龙柏,还有那些红枣、红辣椒、红金瓜、红柿子等,都珍珠玛瑙似的闪着红光。最好看的是荞麦,从根到梢一色娇红,齐刷刷地立在地里,远远望去就如山腰里挂下一方红毡。此时,点缀这红色世界的还有黄和绿。山坡上偶有几株大杨树矗立着,像把金色的大扫帚,把蓝天扫得洁净如镜。镜中又映出那些松柏林,在这一派喧热的色彩中泛着冷绿,更衬出这平酽酽的秋色。金风吹起,那红波绿浪便翻山压谷地向天边滚去。登高远望,只见紫烟漫漫,红光蒙蒙,好一个热烈、浓艳的世界。

③我奇怪,这秋色为什么红得这么深浓。林业工作者告诉我,这万山一片在春之初本也是翠绿鹅黄,一色新嫩。以后栉风沐雨,承受太阳的光热,吸吮大地的养分,就由浅而深,如黛如墨;再渐黄而红,如火如丹。就说这红枣吧,春天里繁花满枝,秋时能成果的也不过千分之二三,要经过多少场风吹雨打、蜂采蝶传,才得收获那由绿而红,一粒拇指肚大的红果,这其中浓缩了多少造物者的心血。那满山火红的枫叶则是因为她的叶绿素已经用完,显红色的花青素已经出现。这是一年来完成了任务的讯号,是骄傲与胜利的标志。

④本来,四时不同,爱者各异。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味那无言的自然。所以春花灼灼,难免林小姐葬花之悲;秋色似火,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慨。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后的欢乐。一个人只要是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就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的充实。我站在这秋的山巅,遥望那远处春天曾走过的小路,不觉想起保尔在晚年关于年华的那段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我想,不管是少年、青年还是中年人,都请来这大自然的秋色中放眼一望吧。她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去创造人生。

1.下列词语中,填在第①段甲、乙、丙处横线上最恰当的分别是哪个词?(只填序号)

A.拼  B.组  C.穿  D.披  E.盖  F.铺

甲:____ 乙:_____ 丙:_____

2.第②段的首句“这花毯中最耀眼的就是红色”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第③段“这其中浓缩了多少造物者的心血”一句中,“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4.本文中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请写出三种并举出例句。

5.本文对“大自然的秋色”展开了生动的描绘,读完本文,你能否想起一些与秋有关的古诗词?请把它们默写下来。(不少于三句,要求写出作者、朝代)

 

1.DFA 2.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这”指代收获那由绿而红,一粒拇指肚大的红枣。 4.拟人:……真不知道大自然原来是这样地换着时装。比喻:山坡上偶有几株大杨树矗立着,像把金色的大扫帚。排比:那绒绒的灌木、齐齐的庄禾、蔚蔚的森林,成堆成簇。引用:不觉想起保尔在晚年关于年华的那段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写出三种即可) 5.示例:①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唐·张继《枫桥夜泊》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解析】 1.考查对词语的运用。第一空“绿裳”对照选项,“披”一件绿裳是合理的;第二空“一层花毯”用“铺”上了一层花毯合理;第三空“绒绒的灌木、齐齐的庄禾、蔚蔚的森林,成堆成簇,如烟如织”,众多景物“拼”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大图案。 2.分析语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学生应观察语段所在文章的位置来判断其在文章中结构与内容的作用。中间段的作用,一般是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这里由“一幅五光十色的大图案”的花毯,引出对下文“花毯中最耀眼的就是红色”的叙写。 3.考查词语的指代义。解题方法是往这个词的前边找,离这个词最近的一句话或几句话,找到后代入句子中加以验证,通顺连贯的就是答案,离“这”最近的一句话是“一粒拇指肚大的红果”。 4.了解常用的比喻、拟人、排比、等常用修辞手法。仔细阅读文章,从文中找出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句子很简单。记住一定要找三种修辞及例句。排比:那绒绒的灌木、齐齐的庄禾、蔚蔚的森林,成堆成簇。比喻:还有那些红枣、红辣椒、红金瓜、红柿子等,都珍珠玛瑙似的闪着红光。拟人:……真不知道大自然原来是这样地换着时装。 5.开放性试题,只要写出与秋有关的古诗词,不少于三句,并写出作者、朝代即可。记得每项都不能出现错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夏日池塘

羊白

炊烟是村庄的头发,池塘是村庄的眼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依水而居是先民传下来的智慧,但河流总是有限的,洪水也有它狂暴的一面。于是便有了池塘,像驯服的牛羊一样,俯卧在村庄一旁。

池塘是一面天然的镜子。上映鸟雀流云、天光月影,侧收庄稼房舍、牲畜人迹。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老先生虽然是在讲读书的道理,但依然有丰盈的画面感,一派田园美景,清新怡人。

池塘是口大水缸。每到夏天,池塘的水位便会涨高许多。池塘里不养鱼,但有野生的小鱼。池塘里不种莲藕,但有野生的菱角。孩子们不等它们成熟便采来玩,女孩子们还会把它们挂在脖子上当装饰。

由于水的滋养,池塘边的植被分外茂盛,除了各种水草,还有柳树、榆树、洋槐等,都是野生的,斜逸而出,就像是池塘的睫毛。

夏日里,我们一帮孩子跑得出汗了,就三秒钟脱光衣服,跳进池塘里游泳、捉迷藏、打水仗。在水里疯够了,我们会很享受地在岸边的树荫里乘凉,打扑克牌,或是兴致勃勃地讨论曾看过的电影里的人物,区分谁是好人还是坏人,谁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池塘里除了有鱼有虾,还有各种水虫、水鸟。我们最喜欢的是翠鸟,觉得它很神秘。为了能看到它捕鱼的全过程,我们通常采用守株待兔的笨办法,偷偷躲在树后或伏在草丛里,等待着它的到来,然后目不转睛地观察它的一举一动。为此,我们的身上总是少不了蚊虫叮咬的痕迹,可我们依然兴致勃勃,满不在乎。生活的艰苦,丝毫也不能夺取孩子们玩耍的天性。

有时池塘边的草丛里会出现蛇,这让我们觉得很刺激,便找来竹竿用各种方法去逗蛇。池塘里的蛇大多是草蛇,没有毒,因此我们并不害怕。当蛇被激怒竖起头的一刹那,我们会尖叫着后退,然后是有惊无险的稀里哗啦的笑。彼此对峙一会儿,蛇不是钻进了草丛就是游进了池塘,而我们则坐下来煞有介事地展开讨论,讨论蛇和蛇毒、高山、大海、远方、城市等一些缥缈的话题。

后来我长大了,外出求学,家乡的池塘便渐渐远离了我的视线。

如今,每到炎炎夏日,烦闷难耐的时刻,我便会站在城市的阳台上,手摇蒲扇,眺望远方。我的心里就有了一口晃动的大水缸,有了一面清凉光亮的镜子。

(选自《西安日报》)

1.文章围绕“夏日池塘”写了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试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当蛇被激怒竖起头的一刹那,我们会尖叫着后退,然后是有惊无险的稀里哗啦的笑。

4.文章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观沧海》:_______,以观沧海。

(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_____

(3)《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

(4)《春》: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________

(5)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_________

(6)《天净沙·秋思》中表现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

(7)大诗人李白不仅喜好四处游历,还爱结交朋友,对朋友总是一往情深,请写出他对朋友深切关怀的诗句: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文)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的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老年人其实需要更多的关爱。

B. 王大爷是个跳绳高手,每分钟能跳大约160个左右。

C. “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各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和这些国家的交流领域不断扩大。

D.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的故乡是陕西富平人。

 

查看答案

语言运用——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B.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 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

D. 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查看答案

(题文)下列有关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济南的冬天》——老舍——舒庆春——现代

B. 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东坡居士——唐朝

C. 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唐代

D. 洪波涌起——《观沧海》——曹操——东汉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