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将本文所叙故事的几个要素补充完整。 时间:___...

阅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将本文所叙故事的几个要素补充完整。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一家人为什么要去散步?

3.“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几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如果你手里有一束花,你最想送给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5.如何理解下面这句话的含义?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时间:春天的一天;地点:田野;人物:“我”的母亲、妻子、儿子和“我”;事件:一家人散步时发生分歧,“我”想依从母亲走大路,母亲却让着孙子走了小路。 2.天气很好,田野的风景很美,“我”也想让母亲外出走走锻炼一下身体。 3.显示了春天不可遏制的生机,同时暗示了熬过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也自然引出下文的散步。 4.送给文中的“我”,“我”在面临分歧时,能选择依从母亲,这是孝顺的表现,值得表扬。 5.“我”和妻子都是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我们身上肩负着赡养老人、抚养子女的责任。而我们这三代人合起来正好就是整个世界。 【解析】 1.本题考查把握记叙要素的能力。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南方初春的田野”表明时间是春天的一天;“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表明地点是田野,人物是“我”的母亲、妻子、儿子和“我”;概括事件要抓住关键句子回答,如“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答题格式可用“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形式回答。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结合文章内容,抓关键句子回答。“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另外,“天气很好”“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些都是散步的原因,用精练的语言整合即可。 3.本题考查景物描写及其作用的能力。由第③段的“初春的田野”“ 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 树上的绿芽”“ 田里的冬水”不难判断出属于景物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是交代季节或天气情况,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或生存状况、为下文作铺垫等。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章语言环境分析。此处景物描写,描写田野的“新绿”,绿芽的“密”,冬水的“咕咕地起着水泡儿”, 都显示了春天不可遏制的生机,结合上文中写 “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暗示了熬过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这样富有生机的春天,为下文写我们散步做铺垫——“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4.本题考查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文章内容、主旨及人物形象分析。此文通过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事件,抒发了一种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尤其是“我”作为中年人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在发生分歧时,“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写出“我”的孝顺,疼爱孩子是天性,孝敬老人,才真正体现了人性之美。做题时,先明确送给谁,再从分析人物形象的角度谈理由。 5.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的含义,要考虑它有几层意思,要无一遗漏的写出。本句有两个分句组成,要结合文章内容答出它的语境义。结合上下文可知,“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表明"我"和妻子尊老爱幼,如同生怕惊动整个世界那样,生怕稍有点闪失给老人和孩子带来惊恐、不安甚至伤害。因此"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表明"我"和妻子确实如同背着整个世界:一个老人,代表着业已过去的时代和世界;一个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世界和未来的时代。背着这个世界的"我"和妻子——一代中年人,承担着孝敬老人、爱护儿子的双重责任,这种责任已经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更是社会的,也是对生活的使命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仿照下面已有句子的句式,再仿写一个句子。

如果你是一粒种子,亲情就是土壤,为你提供生长必要的养分;如果你是一株小草,亲情就是大树,为你张开挡风遮雨的长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6年,受到种植面积调减以及生长期不利天气的影响,玉米种植面积比上年减少将近136万公顷多。(将“减少”改为“降低”)

B. 上海一公司捐赠的1200万元将用于定向奖励学校优秀学生开展海外研修、国际交流、联合培养等。(在句末加“项目”)

C. 花鼓、刺绣、剪纸等地方特色教育课程,既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也保护和传承了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保护”和“传承”交换位置)

D. 表情包传播效率较高的原因是新媒体环境下用户“视觉化”“碎片化”的阅读习惯的缘故。(去掉“的原因”或“的缘故”)

 

查看答案

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

(1)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信服: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各得其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注音。

(1)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______过了一个严冬。

(2)后来发生了分______: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3)一______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4)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______的鱼塘。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如来又取三个箍儿,递与(A)菩萨道:“此宝唤做‘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紧禁’的咒语三篇。假期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B)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戴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1.文段出自名著《_____》,其中的(A)是___,(B)是___。(写书中角色名)

2.A菩萨将三个“箍儿”分别给了谁呢?

3.在书中,对获得“紧箍儿”的人提供最多帮助的菩萨是谁?请说明理由,并用一个故事来证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