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文言文阅读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_____

(2)充塞四虚_____

(3)因往_____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2)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杞人忧天》告诉我们不要有毫无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B. “晓之者”了解地球的构造以及太阳系的结构。

C. “天崩地坠”可以想象为地球遭受了巨大的人为灾害。

D. “晓之者”开导杞国人的话只能代表当时人们的认知水平,具有局限性。

 

1.崩塌坠落四方告知,开导 2.(1)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的。(2)那个杞国人放心了,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非常高兴。 3.B 【解析】 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四虚”:四方。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崩坠”可翻译为两个双音节的复合词“崩塌坠落”。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耳”“亡”“舍然”“晓”等字词的翻译。“天,积气耳”判断句的翻译。 3.B项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晓之者”不了解地球的构造以及太阳系的结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论。(不超过30个字)

材料一:从引发全民背古诗热潮的《中国诗词大会》到以“读诗”形式带给人全新感受的《见字如面》,再到“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的《朗读者》……一系列制作精美的文化综艺节目引发了观众的强烈追捧。

材料二:2018年3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6.4%的受访者喜欢看文化类综艺节目,40.9%的受访者认为这类节目的吸引人之处在于能使人感到文化之美,61.0%的受访者期待文化类综艺节目发掘出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这部小说塑造了很多令人难忘的情节。(把“情节”改成“人物形象”)

B. 当我走进教室时,看到同学们在认真地做作业。(删掉“当”和“时”)

C. 英语口语考试能否取得高分,关键在于平时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把“否”去掉)

D. 我们只有掌握了扎实的语文基础,就能为学习别的知识插上翅膀。(删掉“就”)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元旦晚会上,他幽默的语言,滑稽夸张的动作,令观众捧腹大笑。

B. 世博会上展览的都是一些精致的产品。

C. 他上课经常迟到,老师批评了好几回还是改不了,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D. 运动会要开始了,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在操场上跑着、跳着。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pénɡ bó______起来才好。

(2)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chān huo______了水,在手里揉团着。

(3)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hài rén tīnɡ wén______了。”

(4)“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suí shēnɡ fù hè______着。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秋风吹散马蹄声。(谭嗣同《潼关》)

(2)《观沧海》中叙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4)子曰:__________,不亦乐乎?(《学而》)

(5)默写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全诗。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