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短文《生命》,回答问题。 (1)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

阅读短文《生命》,回答问题。

(1)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方飞来飞去,骚扰着我。趁它停在眼前小憩时,我一伸手抓住了它,我原想弄死它,但它鼓动双翅,极力挣扎,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这样一只小小的飞蛾,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再动了,可是那双翅膀在我手中挣扎,那种生之欲望令我震惊,使我忍不住放了它!

(2)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的向上,茁壮成长,昂然挺立。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憾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3)许多年前,有一次,我借来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的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的糟蹋它;我可以使它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也可以任它荒度,庸碌一生。一切全在我一念之间,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4)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5)从那一刻起,我应许自己,绝不辜负生命,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不管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的活下去。

1.解释第(2)段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擎天憾地

(2)肃然起敬

2.忍不住放了小飞蛾的原因是什么?

3.小瓜苗才存活了几天,为什么说它有擎天憾地的生命力?

4.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你对生命的感悟和理解。

 

1.(1)举起天,摇动地,文中形容生命力的巨大。 (2)被香瓜子的生命力所感动,产生了恭敬和钦佩之情。 2.小飞蛾的极力挣扎的求生欲望震动了我。 3.它在没有生长条件的环境下,依靠自身的养料,冲破坚强的外壳,不屈向上,茁壮成长,昂然挺立,直到消耗尽本身的养料,这种顽强的生命力足以擎天撼地。 4.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考查对词语的释义。答此题,就是看学生平时的积累。对词语(成语)含义的把握。注意对词语的整体意义的理解和记忆。当然有的词语运用的语境不同,也会产生新的意义,这要根据情况而定。如“擎天憾地”文中形容生命力的巨大。“肃然起敬”本义:非常恭敬。语境义:被香瓜子的生命力所感动,产生了恭敬和钦佩之情。这些解释都离不开具体语境。 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我”被小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所感动。可分析“但它鼓动双翅,极力挣扎,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这样一只小小的飞蛾,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再动了,可是那双翅膀在我手中挣扎,那种生之欲望令我震惊”几句,即可得出答案。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因为它的生长环境恶劣,生活的时间不会很长,但它依然不屈服、不放弃地向上生长。可分析“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的向上,茁壮成长,昂然挺立”几句,即可得出答案。 4.这是一种主观性较强题目。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学生理解原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阐述自己对生命或人生的感受,概括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并能陈述理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天窗》一文,按要求答题。

①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莹,开设在光线不足的卧房。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天窗不仅为我们平添光亮,更让我们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②夏夜,蝉还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树上鸣唱,田野里的蛙声就此起彼伏地欢快起来。穿着母亲缝制的方领衫,枕在她的怀里,仰起小脸,有时可以看到明月高悬,透过天窗,泻下轻轻柔柔的月光。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过母亲的衣橱,在青砖地上画成一团银亮的光斑。一颗两颗美丽的星星,也赶热闹似的隔着天窗向我和母亲温柔地眨眼,低低地絮语。那一方窄窄的小小天窗,足以把稚嫩的视线放大,把美丽的想象撑起,星空的神秘和趣味便注满了我幼年幻想的心域。

③因有这一扇天窗,卧房里便舞动着游丝般的轻柔和温馨。母亲手摇蒲扇,缓缓地扇着,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惬意极了。她一边借着丝丝缕缕的亮光给我扇风,一边给我猜各样的谜语:“开嘛开白花,结嘛结四牛角。”我答是母亲在池塘里采的红菱,母亲便夸我聪颖。这还不够,母亲总是拗不过我的撒娇和对故事的喜爱。每每此时,她会不由自主地抬头凝望天窗外一颗两颗水晶般的星子。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便娓娓地在我心间摇曳出莲花般的清润和痴醉。常常,母亲的声音融着天窗下的那片亮光,如小溪的流水潺潺地抚遍我的全身,溢进我的心坎。

④江南多雨,尤其是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因为有了这扇天窗,更让我感受到万般雨意千般诗情。天窗外,夜色冥茫。月亮躲起来了,星星躲起来了。唯有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细雨,如烟般笼着鳞鳞的瓦片和一扇玲珑的天窗。童稚的心灵,透过那一方小小的天窗,遐想着偌大的夜宇舞起了巨幅绸缎,若是裁剪一匹让母亲为我做新衣裳,那有多好呀。想着想着,雨滴水润润,湿漉漉,仿佛倏的一下钻进我的心里蔓延开来。

⑤仲夏,多雷阵雨。屋内,昏黄的灯苗闪闪烁烁的,把灯光里缝制衣服的母亲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好长。雨点如一名来自天界的乐师,水乡泽国便奏起了铿锵有力的天籁,哗啦哗啦的。听久了,听熟了,就能辨出,雨声如泉水般叮叮咚咚的,是奏响在玻璃天窗上的乐音;粗犷一点的,是敲打在瓦楞上的鼓点。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迄今为止,我一直认为这是我所听过的最美的纯天然的交响乐呢!雨势来得急也去得快,往往一首乐曲作罢,衣服上便留下了母亲细细密密的针脚。

⑥记忆中,老屋的天窗总是与母亲的身影相伴;现在,它时常浮现于我的脑海,一些细节还那么清晰。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⑦“一窍仰穿,天光下射。”走在时光的深处,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那么就让我们常常提醒自己,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让皎洁的月光,让灿烂的星辉,让诗意的雨声,让婉转的鸟鸣……都一一洒进心房。

1.文章围绕“天窗”,写了哪些体现母爱的事情?

2.赏析划线句子: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

3.说说文章以“天窗”为题的作用。

4.文章结尾写“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结合你所熟知的古今中外名人事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

(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①虞(yú)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

1.下面各组加横线的词语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太丘与友行(期待)             魏文侯与虞人猎(约定)

B. 去后至(才)                    往,身自罢之(于是,就)

C. 元方入门不(照顾)             日,饮酒乐,天雨(这)

D. 中不至,太丘舍(去……地方)    天又,公将焉之(下雨)

2.翻译下面句子。

(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查看答案

古诗文填空

1)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 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峨眉山月歌》

5)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

6)强欲登高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7)___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

8)《论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不习乎?

10)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散步》通过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地展示了这一家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B. 《秋天的怀念》秋天萧条景象衬托“我”遭遇不幸后的绝望心情,反映“我”的人生一直是“秋天”。

C. 泰戈尔的《荷叶·母亲》通过写一个儿童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莲花,并由此引发联想,表现了家庭之爱、母子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和圣洁。

D. 《济南的冬天》主要描绘了济南冬天的花、草、树木,充分体现了济南“冬暖夏凉”的特点。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他考试作弊,当我说要告诉老师时,他变得温文尔雅,苦苦向我求情。

B. 每个公民都要有一种杞人忧天的意识,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C. 他填报志愿时,又想报清华,又想报北大,总是见异思迁

D. 春华秋实,没有那海藻的春风,又那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收成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