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B. 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手忙脚乱的洞府。
C. 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
D. 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填空。
①这封书信饱含着深厚的________精神,愤怒地谴责了________,表达了对________,震撼读者心灵。
②雨果,________(国籍)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和《九三年》等。
解释下列词语。
①独一无二:
②眼花缭乱:
③不可名状:
④荡然无存:
⑤富丽堂皇:
⑥丰功伟绩:
检查字词
(____)chóu缎 (____)liú璃 (____)fà琅
惊hài(____) 晨xī(____) (____)piē见
箱qiè(____) (____)zāng物 朱lù(____)
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吟咏的对象,寄托了人们无尽的情思。月亮引起了你怎样的遐想?请以《月亮》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角度新颖,写出对月亮的感受,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学校名称。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厉害,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选自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材料二)
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摘自“360百科‘对联’目录条”
(材料三)
对对子是文人雅士的游戏,题写对联是古代重要的文化活动。常见的题写方式有:
A.拆字:用拆字的方式写成的对联。
B.谐音:用语音相谐的方式写成的对联。
C.回文:用顺读或逆读均可的对联。
D.叠字:用重叠其字的方式写成的对联。
E.歇后:用歇后语格式写成的对联。
F.集句:用集取名句方式写成的对联。
——选自《高中文史拓展阅读•语言科技分册》
(1)从上述三段材料中,我们可以从中提炼有关“对联”的信息各不相同。
(材料一)反映出少年时代的鲁迅要在私塾里学习“对课”。
(材料二)简介了
(材料三)列举了
(2)下列两组对联,依次分别运用了(材料三)中所说的 、 题写方式
第一组:“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第二组:“风送花香红满地,雨滋春树碧连天”
(3)根据下面的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
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
下联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