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解释下列词语。 ①独一无二: ②眼花缭乱: ③不可名状: ④荡然无存: ⑤富丽堂...

解释下列词语。

独一无二:

眼花缭乱:

不可名状:

荡然无存:

富丽堂皇:

丰功伟绩:

 

①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 ②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③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④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 ⑤宏伟美丽,体面气派大。 ⑥伟大的功绩。 【解析】 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A。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检查字词

____chóu缎      ____liú璃      ____fà琅       

惊hài____       晨xī____      ____piē见       

箱qiè____      ____zāng物      朱lù____

 

查看答案

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吟咏的对象,寄托了人们无尽的情思。月亮引起了你怎样的遐想?请以《月亮》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角度新颖,写出对月亮的感受,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学校名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厉害,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选自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材料二)

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摘自“360百科‘对联’目录条”

(材料三)

对对子是文人雅士的游戏,题写对联是古代重要的文化活动。常见的题写方式有:

A.拆字:用拆字的方式写成的对联。

B.谐音:用语音相谐的方式写成的对联。

C.回文:用顺读或逆读均可的对联。

D.叠字:用重叠其字的方式写成的对联。

E.歇后:用歇后语格式写成的对联。

F.集句:用集取名句方式写成的对联。

——选自《高中文史拓展阅读•语言科技分册》

(1)从上述三段材料中,我们可以从中提炼有关“对联”的信息各不相同。

(材料一)反映出少年时代的鲁迅要在私塾里学习“对课”。

(材料二)简介了        

(材料三)列举了        

(2)下列两组对联,依次分别运用了(材料三)中所说的            题写方式

第一组:“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第二组:“风送花香红满地,雨滋春树碧连天”

(3)根据下面的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

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

下联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秃的梧桐

①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②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③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④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⑤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⑥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

⑧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

⑨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⑩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⑪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憔悴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葱茏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

⑫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⑬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

⑭——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⑮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地说。

⑯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

⑰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⑱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1.文中的梧桐面临着哪些恶劣环境?但他还是“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文章首尾都出现了人们对秃梧桐表示惋惜的话,试比较其中的细微区别,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3.文中第⑪⑫段写了其他的树和花,试分析其对表现本文中心的作用。

4.请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在文中找出两例精彩描写,并作简要赏析。

5.文章结尾写道:“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6.从秃梧桐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下面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 愿为鞍马    东买骏马    B. 爷娘唤女声   阿姊妹来

C. 策勋十二转    军书十二    D. 气传金柝       雄兔脚扑

2.翻译下面句子。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3.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用的生活。

C.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4.谈谈你对《木兰诗》主题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