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竹里馆》,完成下列题目。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这首诗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说说“独”字好在哪里?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现在,怎能占点便宜,他就怎办。多吸人家一支烟卷,买东西使出个假铜子去,喝豆汁多吃几块咸菜,都使他觉到满意。他也学会跟朋友们借钱,借了还不想还;逼急了他可以耍无赖。起初人家都知道他是好体面讲信用的人,所以他一张嘴,就把钱借到。他利用着这点人格的残余到处去借,借着如白捡,借到手便顺手儿花去。人家要债,他会作出极可怜的样子去央求宽限,这样一来,他连一个铜子也借不到了。他开始去骗钱花,凡是以前他所混过的宅门,他都去拜访,主人也好,仆人也好,见面他会编一套谎,骗几个钱;没有钱,他央求赏给点破衣服,衣服到手马上也变了钱,钱马上变了烟酒;他竟变成这个样子。
(1)文段选自《_________ 》,作者______。
(2)请联系原著内容,简要说说祥子在前后性格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变化?
古诗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2)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____________。(《管子.牧民》)
(3)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的《逢入京使》)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6)士别三日,______________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8)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 《晚春》)
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
双氢青蒿素的发现是屠呦呦研究的再次突破,这背后是整个团队为科学的奉献。①从制定方案,到选定研究方向,再到科学研究,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②为了拓宽青蒿素适用,对青蒿素作用机理的研究采用“大协作”思维,各个领域专家参与研究。让青蒿素更好的造福人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伫立旷野,苍穹弥漫着难言的静穆;枕石溪畔,水月传达着无尽的幽思;听雨危楼,深巷漂散着淡淡的花香。繁星满天,层林尽染,江水东逝,天地间yùn含的灵气默默不语。仰首星空,独步林溪,行吟岸侧,人的性情完全可以尽情挥洒。灵气与性情,穿越了时空, gèn古以来,二者就是人们歌咏的永恒主题。
(1)根据拼音用规范的正楷字写出汉字。
yùn gèn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课外类文阅读
游白水书付过①
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②。浴于汤池③,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④百仞。山八九折,折⑤处辄为潭,深者縋石⑥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⑦,观山烧⑧,火甚。俯仰度⑨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⑩中流,掬⑾弄珠璧。到家,二鼓⑿,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①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上所作。白水:山名。过苏轼第三子,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②佛迹院:寺庙名③汤池:温泉④悬水:瀑布⑤折:弯转⑥縋(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⑦倒行:顺来路回去⑧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⑨度:越过⑩击汰:击水,汰:水波。⑾掬:用双手捧取。珠璧: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⑿二鼓:二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食余甘煮菜
(2)顾影颓然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和“折处辄为潭”中的“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B.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公输》)
C. 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D.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4.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