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我爱这土地》一诗,回答问题。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

阅读《我爱这土地》一诗,回答问题。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填空。

(1)这首诗的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______,原名______

(2)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__________

(3)诗中最能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艾青 蒋正涵 忧郁、悲愤(类似的答案也正确)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解析】 考查诗歌的文学常识、感情基调及情景描写。 (1)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艾青有关的文学常识。 (2)在诗的开头,诗人把“我”假设为一只“鸟”的形象,而且这“鸟”是饱受磨难的喉咙嘶哑的鸟,使读者立刻被诗人的忧患意识所感染。这忧患意识来自对多灾多难的祖国博大深沉的爱。因而感情基调为忧郁、悲愤。 (3)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常”“含”等字词的书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人假设自己是一只鸟,一只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为了借鸟歌唱的内容更好地抒情。

B. 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B.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C.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D.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选段,完成题目。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斯哑的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凶涌着我们的悲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烂在土地里面。

(1)给选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咙(    )   悲(    )   明(    )   烂(    )

(2)找出选段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改为                改为     

(3)请写出诗歌选段中省略号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心灵是需要滋长的:让“书”走进心灵,你便拥有了丰富的情感体验,你的生活,将会书香四溢;让“感恩”走进心灵,你便懂得了生命的真谛,你的生活,将会被爱包围;让“幻想”走进心灵,你便开创了五彩缤纷的世界,你的生活,将会生机盎然;让“清风明月”走进心灵,你便寻到了精神的安抚,你的生活,将有无限惬意。

当然,你还可以让 “勇敢”、“快乐”、“音乐”、“崇高的精神”、“灿烂的阳光”……走进你内心的最深处,滋生发芽,相信生活会因它们而更鲜活!

题目:让___________走进心灵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卷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学校班级与名字。(3)体裁不限,字数在5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陪母亲磨面

①快过年了,母亲决定回老家淘麦磨面。今冬把父母亲接过来一起住后,家里的面吃得格外费,勤劳的母亲照顾完父亲和小女儿后,坚持压面条、蒸馍吃,母亲说:“买的面条和馍没面味儿。”再加上妹妹一家要从广州回来过年,母亲坚决不让买面,执意要回老家磨面。我知道母亲是想让千里之外的女儿吃上自己亲手磨的面。

②在一个晴朗的周末,我早早地陪母亲回了老家。家里虽有邻居的照看,仍缺了点人气。我先帮母亲把院子打扫干净,然后从厢房的粮仓中拿出筛子和簸箩等淘麦工具。看着粮仓靠墙的一排粮缸,我觉得既熟悉又陌生。我已想不起来自己上一次进粮仓是哪一年的事了。打开一缸压得严严实实的麦缸,母亲抓起一把麦子放在手掌间揉搓着,沙沙作响。“这是去年的麦子!”母亲自言自语,像摩挲着自己的孩子,脸上放着光芒。母亲说新麦暴,陈麦好吃养人,家里总存着二三年的麦子。小时候,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家中有粮心里不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认识到母亲那简单的话语里蕴含着做人的哲理:只有自己内心富足了,才能在岁月的洗练下沉静,悦己,怡人。

③淘麦子就是把麦子倒入一个盛满清水的大盆里,水要满而不溢,麦子要完全沉入水中。只见母亲先用笊篱伸入水中的麦子里充分搅动几圈后,麦子里混杂的麦壳等杂物就浮到了水面上。母亲用笊篱把浮在水面的麦壳捞干净后,用笊篱在水面沿盆沿顺时针水平划圆,水中的麦子就听话地排起队,跟着母亲的笊篱(1)(A.舞动B.运动)起来,麦子中混杂的小石子等杂物就留在了盆底。等水中的麦子舞得正欢时,母亲灵巧得把笊篱后沿往下一倾,突然停止转动,麦子就(2)(A.蜂拥而入B.鱼贯而入)到笊篱中。母亲就这样一笊篱一笊篱地捞满一筛子,由我端起倒入放在小桌上的大薄箩里。用一大块白棉布蒙在手上,插入麦子里反复正反转着圈擦,擦一会儿把棉布掂起来,抖落上面的麦子,拧干再擦。如果拧出来的水浑浊,就把棉布洗干净再擦,直擦到棉布拧不出水,就可以把麦子摊到反铺的竹席上晾晒了。没多大一会儿,两袋麦子就淘完了。母亲一边收拾家什儿一边说:“现在的麦子都是机器收得,干净,不像麦场上打的那么脏,好淘。”看着阳光下泛着金光的麦子,母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的心里也体验到了一种久违的踏实。

④磨面用的是机器,相对轻松,只是找磨面的磨坊倒费了一番周折,多方打听,才在一个偏远村子找到了一个小磨坊。看着雪白的面粉,母亲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了。我要把磨好的面粉搬到车上,母亲不让,母亲说:“你没干惯活,别弄脏衣服,咱俩抬着。”

⑤在我弯腰和母亲抬面粉的刹那,母亲的白发像针尖一样刺在我的心上,生生地疼。每次母亲都准确地计算好我回老家的时间,把要带的油、面、菜蔬等准备得停停当当,做好好吃的等着我们,而我总是匆匆地回、匆匆地去,不是工作忙,就是孩子要上辅导班,从来没考虑过那菜和面里饱含着母亲多少的艰辛。父母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已经身为人父的我,又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呢?

⑥今年春节可以和父母在一块儿过年了,我想关掉手机、关闭微信、宅在家里,跟母亲学做两样家常菜,陪父亲好好唠唠……

1.文章题目是“陪母亲磨面”,但文中却详写母亲淘麦子,为什么?

2.试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母亲的特点并举例说明。(至少三点)

3.阅读第③段,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空白处。(只填序号)

(1)____(2)____

4.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极富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母亲的白发像针尖一样刺在我的心上,生生地疼。

5.探究下面一组句子,你有哪些发现?试简要阐述。

母亲自言自语,像摩挲着自己的孩子,脸上放着光芒。

看着阳光下泛着金光的麦子,母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看着雪白的面粉,母亲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