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微斯人,吾谁与归 B. 去国怀...

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斯人,吾谁与归

B. 怀乡

C. 醉翁之不在酒

D. 惟长堤一

 

D 【解析】 D项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A项,“微”,古义是“如果没有”,今义是“细小,轻微”;B项,“国”,古义是“国都”,今义是“国家”;C项,“意”,古义是“意趣、情趣”,今义是“心愿,意向”;D项,“痕”的古今义都是“痕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玉盘珍羞直万钱

B.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C. 云归而岩穴暝

D. 属予作文以记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在我们的家园中,草木皆有意,山水都舍情,看那巍é山峦,汤汤河水,看那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看那清风贤坐,白云高卧,看那绿涛如浪,百草争艳……无一不给人以美的xūn陶。看那雄鹰击蓝天,海燕笑傲苍海,感觉勇敢者的奋斗;看那大雪中挺的青松,严寒中怒放的蜡梅,体味坚强者的抗争;                              ……大自然給人类以心灵的启迪。

(1)根据拼音写汉字。

巍é(    )  xūn(    )陶

(2)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击(    )  挺(    )

(3)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改为   

(4)请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上文构成排比。

 

查看答案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________悄然绽放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毛虫姐姐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毛虫姐姐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我们,大地也不保护我们。

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然,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相见时难别亦难”妙在何处。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二)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坐久清冽,苍头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选自张岱《龙山雪》)

(注释) ①霁:雨后或雪后转晴。②李岕(jiè)等五人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生,指男演员。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③呆白:苍白。④苍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⑤欱(hē):通“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小舟        拏:撑(船)

B. 毳衣炉火        拥:裹,围

C. 雾凇沆砀          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D. 湖中焉得有此人  更:更加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语段(一)中有关“湖上影子”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4.语段(一)和语段(二)均是情景交融的佳作,请简要谈谈作者在描绘雪景时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