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_______的大自然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_______的大自然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大师指着远处的一座高山,问弟子:“那山为什么能与天相连?”“因为它高呗。”弟子说。大师带弟子来到海边,指着远处与天相连的海面问:“海在低处,没有山的高度,那为什么海也能与天相连、与天等高呢?”弟子支吾着,答不上来。“那是因为海的胸襟宽,它那宽阔的胸襟让它与天相连、与天等高。”大师说,“胸襟,也能成就一种高度,一种抵达天空的高度。”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例文 美丽的大自然 如果人生是一片沙漠,那么偶像便是绿洲,带给我们无限希望;如果人生是一张白纸,那么偶像便是颜料,带给我们无限快乐;如果人生是一片汪洋,那么偶像便是灯塔,带给我们无限幸福。 那个春天,我轻轻的步在家门前的庭院中,口中哼着轻快的小曲。我好奇的眼神,不停的四处望,欣赏着从冬天干枯的景象,变为奼紫嫣红的庭院。我突然瞥见墙角,那株努力生长的幼苗,它的茎柔软又脆弱,却突破那坚硬的围墙,迎向阳光,令我佩服不已。心中,暗暗的敬畏它,不禁由衷的给予它真心的祝福。 炙热的炎夏,我又散步于家门前的庭院。我的手里拿着一枝棒冰,倚靠在又高又大的榕树身旁,享受“偷得浮生半日闲”的乐趣。翠绿的草地、艳丽的花朵,被阳光照得闪闪发光,我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也滚滚而下。耳边,传来了清亮的歌声。原来,一只蝉,一只毫不起眼的蝉,正在为世界献唱,为自己短暂的生命尽情歌唱, 让它虽然活得短暂,却活得精彩。我愣住了,沉思许久,连手中的棒冰因受不了热的折磨,而流下了滴滴的眼泪,也浑然不自觉……。 诗情画意的秋天翩翩来到,穿着一身美丽的红衣裳来到。我离开了小院子,到了红枫遍布的加拿大。脚下,是干枯了的枫叶,一步一步,沙沙作响。抬头仰望,我看见满是火红的枫叶,使世界成为迷人的“红色女郎”。沿着羊肠小径走啊走,看见了一条湍急的小溪,鲑鱼使尽全力,逆着河回游向上,目的是为了生育下一代。 它们面对困境的精神,使我目不转睛的看着。一片枫叶又落下了,此时,鲑鱼又前进了几步,我,开心的笑了。 冬天还是来了,我,又回到院子中。小草钻入土壤里睡了,花朵,被仙女们邀到天宫中玩耍了。看到颓丧的景致,我的心,不禁失望了起来。但是,因为那身材秀美的梅树,使我的眼睛为之一亮。树枝向四周伸展的它,开了几朵粉红色的小花,好像是那亭亭玉立的女孩,头上别着的那一支蝴蝶结,又好像是奶昔旁颗颗红润的草莓 一般。梅花越冷越开花,它的美,是不输给其它花朵的! 我的偶像,就在我的四周。他令我深深爱慕、崇拜着。他,使我的心中充满希望;他,使我的生命充满快乐;他,使我的生命充满幸福。他,就是——那美丽的大自然啊! 【解析】 (1)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虽然前面没有任何提示性的语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但题目比较容易理解,写作难度不大。题目“_______的大自然”中,给出是中心语“大自然”,即我们生存的自然界,需要补充的是修饰语,这一补写的内容给作文定下了写作的角度和抒情的方向。如“神奇的大自然”“美丽的大自然”,重点要体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之处,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还可以反向命题,如“令人担忧的大自然”,重点写大自然面临的令人堪忧的现状,表达环保的主题。 (2)这是一篇材料作文。首先认真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词句,或分析其中的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从中提炼出一个中心来,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如此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材料的重点在后半部分,也就是“胸襟成就高度”的意思,审题立意时应抓住这个重点。本题写成议论文较好,可用的材料有:陶渊明淡泊也是心胸宽阔的表现;司马迁为了理想宁愿忍受屈辱;邰丽华心胸宽广才能坦然面对身体的缺憾;丛飞有宽广的胸怀才能如此无私、博爱;季羡林老先生当北大校长的时候 曾经替不认识他的新生看行李,没有这样的胸怀,恐怕在学术上也难有那么大的成就;丁俊辉如果没有宽广的胸怀,在温布利赛场上遭遇嘘声他还能继续比赛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诗歌画线部分是怎样描绘风雨肆虐的情景的?

2.“自经丧乱少睡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

①有没有人告诉你,下雪了?

②大片大片的雪花,像白色的羽毛从天空飘然落下。霎时间,山峦、田野、村庄、小路都陷入白色的忧郁。

③可是对于孩子,这白色永远是快乐的。那是一场罕见的大雪,一夜之间就把村庄包装成了童话世界。童话世界里怎么少得了我们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呢!

④清晨起来,房门已经被大雪封住了,母亲正拿着一把小铁锹从门缝处一点一点把雪挖开,慢慢开辟出一条小路来。我和妹妹也陆续穿好了棉袄棉鞋,戴上了帽子手套,跑到院子里和母亲一起“扫雪”,那是最愉悦的劳动。与其说是在帮母亲,不如说是在给母亲添乱,母亲前脚刚扫出来的小道,我们打闹着,又把雪扬得到处都是。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

⑤树上、房顶、鸡舍、草棚,闪着亮晶晶的银光,在与红日的交相辉映中分外妖娆。

⑥妹妹欢快地跳着,和我一起堆雪人.我们用瓶盖做眼睛,用红辣椒做鼻子,而我总怕小雪人会冷,心疼地把自己脖子上的红围巾摘下来给它围上。一会儿,我们的新伙伴就伫立在庭院里,真是可爱极了!这时,母亲已经做好了早饭,开个门缝对着我们高喊:“吃饭啦……吃饭啦……”我和妹妹好像都没有听见,磨磨蹭蹭谁也不愿意回屋。广阔苍穹,母亲是见证这份快乐的唯一观众,望着她的两个白雪公主,母亲的微笑是甜的。

⑦洁白的雪花舞动着我童年的快乐,也翩飞着我少年的轻狂。初三那年寒假,我和同学们约好去县城的书店买些参考书,早上临出门时母亲就叮嘱我穿那件厚一点的棉衣,可是少女的我是爱美的,怎么能把自己变成臃肿的面包?没想到从县城回来时就下起了大雪,汽车晚点了两个多小时,当我背着书包又冷又饿走回家时,看见母亲像一座白色的雕像立在门口,睫毛上沾满了霜白,每眨一下眼睛似乎都能发出吧嗒吧嗒的声响。那天我吃饱喝足就有了精神,母亲却病倒了,高烧40℃。至今我都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站了多久。

⑧多年以后,我也成为一位母亲。我的孩子和我一样热爱这北方的大雪。

⑨春节,我带着孩子回老家。当我们像雪花一样从远方匆匆赶来,哒哒的马蹄声溅起一地飞雪,朵朵如花。那一天,村庄如故,母亲却白发如雪。

⑩年迈的母亲依然站在自家的门口张望着、等待着。仿佛这几十年来,一直站在这里,从未离开过。母亲这几天一直念叨着:“要下大雪了,也不知道通不通车。”母亲是不看天气预报的,但每一次比天气预报还要准确。慢慢我才知道,原来是母亲的老寒腿,每次下雪前都会疼。

⑪母亲的一生几乎都是在劳动中度过的。夏天她忙着菜园子、庄稼地,冬闲时她忙着给人做衣服补贴家用。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家住的是简陋的茅草房,虽然窗户外面钉上了塑料布,门上也安上了棉布帘,但墙壁上还是会结霜,四处透风。母亲长时间坐在靠南墙的缝纫机旁做活,两条腿不知不觉中就得了风湿病。母亲腿疼是从来不对我们说的,粗心的我们怎么会知道母亲的腿病这般严重!

⑫雪花落在村庄,落在四野,也落在我隐隐作痛的心里。

⑬这个世界因为有雪,风景如此美丽,空气如此清新,步伐变得轻快,灵魂得到了洗涤。雪,如母亲的爱,时刻安抚我这颗烦躁的心,让我活得简单快乐,就像一朵雪花吹开了另一朵雪花的春天。

⑭传说,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是最爱你的人。我相信这个美丽的传说,因为母亲就是最好的例子。电话叮铃铃响了,是母亲在叮嘱我,要下雪了,记得多穿点儿衣服——母亲的老寒腿又在播送“天气预报”了。我喏喏地应着,却透过那场即将到来的雪,看到了母亲的疼痛。

⑮如果可以,我多愿意让自己变成一贴温暖的膏药,敷在她所有疼痛的关节。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7年第2期,有删改)

1.本文写了母亲的哪几次“等待”?请简要概括。

2.结合加点的词语,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

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

3.有人说第段不可或缺,也有人说纯属多余,你的看法如何?请说明理由。

4.文中的“雪”内涵丰富,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雪之梦

毛志成

①每年入冬后,我就格外盼雪,盼那纷纷扬扬、弥天漫地的飘雪,盼那厚厚实实、清清白白的积雪,盼那花花点点、扑朔迷离的残雪。

②中国缺雪已有经年,北京尤甚,好像那雪只飘落在人们的回忆中,消融在人们的遐想里。

③下雪了!窗幔上的微光告诉了我,街上的喊声告诉了我,孩子们跳下床、冲出门的脚步声告诉了我。

④我那颗一下子复活了稚气、复活了回忆的心,似乎顿时浸润在琼花中,净化在玉屑里。

⑤冲出房门,冲上街头,我不禁索然了。

⑥这算得上雪吗?灰蒙蒙的天懒懒散散地洒下几粒近乎尘埃、近乎细沙般的东西,扭扭捏捏地登上楼顶,娇娇滴滴地落在路面,似乎对路旁的枯树、两侧的民宅不屑一顾。它们写在路面上的,也只是一首闪烁其词的晦涩诗,貌似博大而实际浅薄。它们赶不上步履匆匆的行人脚步,更挂不上他们的头顶,染不上他们的眉梢,只在那涂着脂粉的脸上骚动了几下,在那施过铅黛的瘦眉上悬了几星儿。

⑦这哪里是我梦中的雪!

⑧我梦中的雪,纷纷扬扬,铺天盖地,创造着地球上最伟大的宏观美。漫宇琼瑶,满天寒凛,以世上第一流的平等气度博施于山,普赠于涧,广铺于野,慨惠于林。泼辣辣地洒下来,登华厦,覆寒宅,染眉头,醉心间。不弃枯木朽株,不漏病妪衰叟,不能把寒门少女的俭朴衣装染艳,但能把她们的双颊染红。

⑨而眼前的雪,是奢华而悭吝的雪,是徒有虚名的雪。淡淡的、薄薄的、灰灰的,远看有色而近观无形,经不住行人的步履,徒在万千足迹后面遗下了泥泞。好奇的中学生为了验证书上的话——“雪花都是六角形的”,伸出他们的手承接良久,手心里也只是积存了几滴冷露。

⑩雪停了,几乎用不着太阳的帮忙,只需几缕小风,楼顶、屋顶、街头、枝头上的薄粉顿消,路面上那一层薄薄的浊水化而为冰,像是推出了一张古板的脸。

⑪这哪里是我记忆中的雪后!

⑫我记忆中的雪后,是壮丽冬景的最佳镜头,是一幅圣洁绘画的定稿。纯洁、晶莹、清寒的美学元素在大地上铺下了旷远的情怀,铺下了博大胸襟,铺下了冷凝的火焰。步履声声,韵律浑朴,深深浅浅的足迹伸向高山,伸向田野,伸向一切历史车轮在转动的地方。

⑬即使春天的帷幕已经拉开,造物主已经着手打扫冬景的遗迹,舞台上出现的也不是一片空白,而是人们那即将储存在心中的深情回忆。旷野中的雪已经花花点点、斑驳陆离了,但松枝上还有,远山上还有,大道的车迹里还有。远山大道上有雪迹,人的胸襟就会扩展;翠柏苍松上有雪迹,人的情思就会延伸。

⑭梦中的雪,我多么愿意它变成雪中的梦。

⑮请造物主飘落一场真正有气魄的雪吧,借以成为我展开新梦的襁褓……

1.对全文来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盼那纷纷扬扬、弥天漫地的飘雪,盼那厚厚实实、清清白白的积雪,盼那花花点点、扑朔迷离的残雪。

3.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眼前的雪和“我”梦中的雪各有什么特点。

4.文章花了不少的篇幅写记忆中的雪和记忆中的雪后,这样写有必要吗?请分别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余光中《乡愁》

①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②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③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④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材料二:余光中诗中所显露出来的爱国情怀,不像岳飞“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那样豪放,不似李煜“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般凄婉,余光中诗中爱国与怀乡融为一体。余光中在其诗歌创作中,还充分表达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推崇。余光中说:“只要不放弃自己的文学传统,就可以有自己的文学生命,出现小岛上的文学大师。”

材料三:

(1)仿写材料一第①小节句式,以“童年”为主题,写一节小诗。

小时候/童年是一条清清的溪流/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材料二中提取余光中诗歌内容的两条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观察材料三中的漫画,结合漫画内容具体介绍该漫画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列材料的主要内容。

3月6日,河南省环保厅在郑州举办了全省环保系统“讲忠诚、守纪律、做标杆,持续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演讲活动,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喜云,省直纪工委副书记张代波,省环保厅在郑全体人员,省辖市环境保护局分管局长,300多人现场聆听了演讲。

此次活动充分展现了全省环保系统对党忠诚、敬业奉献、严格自律、担当进取、勇于拼搏的良好形象,表达了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

最后,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喜云也以演讲《立足本职忠诚担当——把信送给加西亚》的形式,总结了两年以来环保厅党组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持续深入开展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的成绩,并代表厅党组对2018年的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提出要求,为进一步持续打赢2018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河南提供坚强有力保证。

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