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列材料的主要内容。 3月6日,河南省环保厅在郑州举办了全省环...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列材料的主要内容。

3月6日,河南省环保厅在郑州举办了全省环保系统“讲忠诚、守纪律、做标杆,持续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演讲活动,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喜云,省直纪工委副书记张代波,省环保厅在郑全体人员,省辖市环境保护局分管局长,300多人现场聆听了演讲。

此次活动充分展现了全省环保系统对党忠诚、敬业奉献、严格自律、担当进取、勇于拼搏的良好形象,表达了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

最后,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喜云也以演讲《立足本职忠诚担当——把信送给加西亚》的形式,总结了两年以来环保厅党组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持续深入开展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的成绩,并代表厅党组对2018年的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提出要求,为进一步持续打赢2018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河南提供坚强有力保证。

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南省环保厅开展“讲忠诚、守纪律、做标杆,持续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演讲活动。 【解析】 这道题目考查学生概括材料主要内容的能力。该题是中考中的常见题型,要求在阅读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能将主要信息提取出来进行概括表达。事件报道,筛选信息时要把握关键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或结果,然后将其组成一个陈述句。第一段概括了材料的主要事件,可以提炼“河南省环保厅开展‘讲忠诚、守纪律、做标杆,持续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演讲活动”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2)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现在人们常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对好友的深情厚谊。

(4)明月千里寄相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送去了李白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明月寄托了苏轼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娉婷    遐想    汹涌澎拜    秦皇汉武

B. 漂逸    怅惘    一泻万丈    风流人物

C. 忧戚    呢喃    原驰蜡象    红装素裹

D. 摇曳    腐烂    顿失涛涛    一代天骄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腰/腾    今/改换代    外/道扬镳

B. 哑/咬    风/到痒处    妖/抓耳

C. 冕/军    妍/为人知    奉/以牙

D. /脸    汹/始作者    坟/朝三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请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为了弘扬千年蜀道文化,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第七届蜀道文化旅游节于5月18日在剑门蜀道·剑门景区开幕。

材料二 广元是从成都到西安这条古蜀道上的璀璨明珠,从建县至今有2 300多年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它是中国古栈道文化的集中展现地,是三国历史文化的核心走廊,又是武则天的家乡,也是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川陕苏区主战场。它的文化主要集中在剑门蜀道文化、三国文化、抗金抗元文化、特色女性文化、红色文化和川北民俗文化等方面。

(1)学校开展以“弘扬千年蜀道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仿照示例为此次活动方案补充两个活动内容。

活动主题:弘扬千年蜀道文化

活动内容: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示例:画说蜀道文化

(2)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蜀道文化,第四中学拟邀请本地民俗专家李先生本周星期五下午3点到学校为全体学生做讲座。假如学校委派你前去邀请,你会如何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雾凇沆砀 _____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_____

2.选出与“山之僧曰智仙也”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当余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B. 何陋

C. 晦明变化者,山间朝暮也

D. 属予作文以记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4.《湖心亭看雪》《醉翁亭记》两文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