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2)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现在人们常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对好友的深情厚谊。

(4)明月千里寄相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送去了李白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明月寄托了苏轼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1)长风破浪会有时 (2)雪拥蓝关马不前 (3)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4)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涯”“郎”“婵娟”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娉婷    遐想    汹涌澎拜    秦皇汉武

B. 漂逸    怅惘    一泻万丈    风流人物

C. 忧戚    呢喃    原驰蜡象    红装素裹

D. 摇曳    腐烂    顿失涛涛    一代天骄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腰/腾    今/改换代    外/道扬镳

B. 哑/咬    风/到痒处    妖/抓耳

C. 冕/军    妍/为人知    奉/以牙

D. /脸    汹/始作者    坟/朝三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请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为了弘扬千年蜀道文化,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第七届蜀道文化旅游节于5月18日在剑门蜀道·剑门景区开幕。

材料二 广元是从成都到西安这条古蜀道上的璀璨明珠,从建县至今有2 300多年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它是中国古栈道文化的集中展现地,是三国历史文化的核心走廊,又是武则天的家乡,也是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川陕苏区主战场。它的文化主要集中在剑门蜀道文化、三国文化、抗金抗元文化、特色女性文化、红色文化和川北民俗文化等方面。

(1)学校开展以“弘扬千年蜀道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仿照示例为此次活动方案补充两个活动内容。

活动主题:弘扬千年蜀道文化

活动内容: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示例:画说蜀道文化

(2)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蜀道文化,第四中学拟邀请本地民俗专家李先生本周星期五下午3点到学校为全体学生做讲座。假如学校委派你前去邀请,你会如何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雾凇沆砀 _____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_____

2.选出与“山之僧曰智仙也”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当余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B. 何陋

C. 晦明变化者,山间朝暮也

D. 属予作文以记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4.《湖心亭看雪》《醉翁亭记》两文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_____

(2)余饮三大白而别_____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

2.下列句子中“一”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上下    B. 余拏小舟

C. 童子烧酒    D. 湖心亭

3.翻译下列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文中写景的句子有哪些?作者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

5.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句所展现的景色。

6.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个“痴”字,表现了作者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

B. 文章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

C. 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

D. 文章委婉地传达出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