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红的、白的、蓝的…… 它不是石子, 却能使滚滚波...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红的、白的、蓝的……

它不是石子,

却能使滚滚波涛

在我们心中激起,

却能把我们带到奥妙的寰宇。

它没有口,

却能让我听到,

五洲四海的声响音律。

啊,它是什么?

是老师的粉笔,

——老师用智慧和心灵深情地把它浇铸。

1.给这首诗加一个标题。

2.本诗运用的两种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

3.第一句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什么?

4.表达主题的句子是哪句?

5.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1)带到奥妙的寰宇:__________

(2)听到五洲四海的声响音律:__________

 

1.老师的粉笔 2.排比设问 3.各种颜色的粉笔。 4.老师用智慧和心灵深情地把它浇铸。 5.(1)科学知识的世界(2)世界每个地方的消息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标题的拟写。文章标题可以是文章的线索,也可是文章内容的概括,或是文章的主旨。诗歌最后两句“是老师的粉笔,——老师用智慧和心灵深情地把它浇铸”是主旨句,用老师讲课时用的粉笔,刻画出了老师的辛劳和奉献。根据理解,题目可拟为:老师的粉笔。 2.这道题目是对修辞方法的考查。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比喻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成另一个物体,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却能使滚滚波涛……却能把我们带到奥妙的寰宇……却能让我听到”是排比修辞;“啊,它是什么?是老师的粉笔”是设问修辞。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省略号用法的分析能力。仔细阅读这首诗,从诗句“红的、白的、蓝的”和“啊,它是什么?是老师的粉笔,”可以推断出,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各种颜色的粉笔”。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主旨的把握。要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就必须从诗歌的主要内容和写作背景这两方面来分析,然后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这首诗是来歌颂老师的奉献精神的,诗歌最后两句“是老师的粉笔,——老师用智慧和心灵深情地把它浇铸”是主旨句,用老师讲课时用的粉笔,刻画出了老师辛劳和奉献的形象。 5.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含义的理解分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既要准确理解词语的本义,又要将其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虑其意义。句(1)运用比喻将“科学知识的世界”比作“奥妙的寰宇”;句(2)把“世界各地的信息”比作“音律”。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时间是一把剪刀

汪静之

时间是一把剪刀,

生命是一匹锦绮;

一节一节地剪去,

等到剪完的时候,

把一堆破布付之一炬!

时间是一根铁鞭,

生命是一树繁花;

一朵一朵地击落,

等到击完的时候,

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

1.诗中运用两组不同比喻,来表达同一个思想:

(1)第一节把时间比成______,生命比作______,裁剪的结果是______

(2)第二节将时间比作______,生命比作______,击落后的结果是______

2.诗人运用鲜明形象的比喻,为了说明什么?

3.诗人对“时间”形象的比喻,可以看作是诗人对______的形象描绘,是他______心情的间接表现。

4.诗的用韵严格:

(1)第一节是______句押韵,韵脚是______

(2)第二节是______句押韵,韵脚是______

5.作者在诗中赋予“时间”的含义是什么?

6.根据诗的内容和形式,运用恰当的比喻,续写一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诗写了两组意象,第二组意象的意思是:明月的银光装饰了你的窗户,而你的形象或许又进入他人梦中装饰了他人的梦。

B. 诗人如同与读者面对面的聊天,“你”指的是读者,全诗明白如话,但又蕴含深意,耐人寻味。

C. 诗歌把前一句的结尾作为后一句的开头,使诗行间的逻辑关系十分明确。

D. 诗中主要词语(“你”“看”“风景”“装饰”等)反复出现,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情调。这不使人动情,却令人深思。

2.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 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 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 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写作方法。读课文,分析诗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象征意义。

2.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蕴涵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4.从诗中选一两句你有感受的东西,谈谈你的感受。

 

查看答案

默写《我爱这土地》这首诗。

 

查看答案

《我爱这土地》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