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①暗物质是怎么被发现的?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天体物理学家兹威基...

①暗物质是怎么被发现的?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天体物理学家兹威基第一个发现,宇宙中可见物质远远不足以把宇宙连成一片,如果不是存在一种神秘而不可见的物质,星系早就分崩离析。

②科学家把这种看不见的神秘物质称为“暗物质”。到了20世纪70年代,多种天文观测,比如盘星系的旋转曲线、星系团X射线观测、引力透镜等都显示了暗物质的存在。但直到现在还没有确定的暗物质信号被探测到。

③虽然科学家们还不知道暗物质究竟由什么构成,但通过观测它如何影响普通物质,并模拟它的引力效应,还是对它有了一些了【解析】

④宇宙中95%以上是暗物质和暗能量,暗物质占26.8%。暗物质不发光、不发出电磁波、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它无法用任何光学或电磁观测设备直接“看”到。

⑤暗物质难以探测,还在于它密度小、速度快,难以捕捉。科学家测算,暗物质粒子每秒的运动速度为220千米,是56式半自动步枪子弹出膛速度的300倍。

⑥暗物质应该来自于宇宙大爆炸。在宇宙早期某一个时刻,宇宙温度非常高,粒子能量非常强,它们剧烈碰撞,在这种相互作用下,包括暗物质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物质由此产生。

⑦宇宙的结构与暗物质有关。由于暗物质和它自己以及其他物质不发生除了引力以外的作用,它是促使宇宙膨胀时在自身引力下形成特定结构的首要物质类型。暗物质播下了宇宙丝状结构的种子,随后可见物质才聚集在一些由暗物质建立起来的引力点上,并最终形成了星系。

⑧暗物质对生命来说是绝不可少的。假如没有暗物质的引力作用,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将永远无法在宇宙大爆炸后的膨胀过程中坍缩形成。那样的话,现在既没有太阳,也没有地球,更没有你我……

⑨由于人类还不了解暗物质,不得已才称它们“暗”,一旦发现了它们是什么,并且随着研究的深入,新发现的粒子就会有很多名字。“暗”只是阶段性的名字,也充分体现了人类还不了解它。

⑩对于找到暗物质,科学家已经等待了数十年。通过一系列实验和观测,科学家们或许距离破解暗物质这个宇宙谜团只有一步之遥了。

1.阅读全文,你认为暗物质神奇在哪些方面?

2.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说说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2)第⑥段中加点词“应该”能否删去?为什么?

 

1.①不发光、不发出电磁波、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它无法用任何光学或电磁观测设备直接“看”到。②密度小、速度快,难以捕捉。③促使宇宙膨胀时在自身引力下形成特定结构。④对生命来说是绝不可少的。 2.(1)画线句采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出暗物质密度小、速度快的特点,从而突出了暗物质难以探测到的原因。 (2)不能,“应该”表示“暗物质来自于宇宙大爆炸”只是科学家们的一个科学推测,并不是完全肯定;如果去掉,就太绝对化了。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找出合适的内容提炼作答即可。认真阅读原文,根据第四段中的“暗物质不发光、不发出电磁波、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它无法用任何光学或电磁观测设备直接‘看’到”,第五段“暗物质难以探测,还在于它密度小、速度快,难以捕捉”,第七段中的“它是促使宇宙膨胀时在自身引力下形成特定结构的首要物质类型”,第八段“暗物质对生命来说是绝不可少的”,可以总结作答。 2.这是一道说明文综合理解题。第(1)小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有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等。结合具体内容来辨析方法与作用即可。画线句中有准确的数字,还提到了自动步枪,这是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突出地说明了暗物质难以探测,还在于它密度小、速度快。第(2)小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分析能力。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等词语。答题方法:正面阐释—反面说明—综合阐述,即先从正面说明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再说删去后的影响,最后加上“这体现了说明的准确性”这句话作为总结。读这句话可知,“应该”表示推测,如果去掉后语气过于肯定,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岁余,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注)①干:岸边。 ②圮(pǐ):倒塌。 ③阅:经历。 ④柿 fèi:木片。 ⑤河兵:治河的士兵。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__________           ②_________

其言__________         ④果得之于里外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为”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例句: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A.缚者曷为者也  (《晏子使楚》)     B.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C.满铁范为一板(《活板》)           D.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一 讲 学 者 设 帐 寺 中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本文得到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①》,完成小题。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 此诗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今陕西西安)南游金陵(今江苏南京)时所作。

(1)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

A.凤凰来游象征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一去不复返。

B.吴国的宫殿繁华依旧,但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都已经故去,诗人不由感慨万千。

C.颈联气象壮丽,对仗工整,将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描写得恰到好处。

D.“浮云”暗喻奸邪之人,“日”是帝王的象征。“长安不见”暗点诗题中的“登”,触景生愁,意寓言外。

(2)“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一句中,作者为何而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班级开展“趣味汉字”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常识辨析)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根据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选出下列关于“汉字”说法正确的一项_____

①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②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音文字

③与书法相伴而生            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社团辩论)

本学期,学校成立了“方言韵白”社团,号召同学们积极参加;可有同学认为,当今社会应该提倡普通话,反对成立此社团。为此,学校展开了一场社团辩论:

正方:我认为,成立“方言韵白”社团非常有必要。方言反映了当地的地域文化,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具有趣味性;成立“方言韵白”社团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汉字语言的兴趣,又能有效传承传统的地域文化。

反方:我认为,成立“方言韵白”社团完全没有必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达雅焦急不安地守候在外面,几个小时以后,她看见丈夫保尔的脸色像死人般苍白,但仍然很有生气,而且像往常一样平静温存:“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失去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

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队伍中去。

根据上面原著中的选文内容,说说保尔所说的“病情”是怎样的病情,他又是选择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精神明亮的人》一文标题的含义指生命健康,积极热情,热爱生活,能从大自然中获得灵感与活力。

B.法布尔的《昆虫记》融合了科学与文学,它既有科学的理性又有文学的感性。书中提出对生命价值的深度思考,试图在科学中融入更深层的含义。

C.《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近乎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D.保尔因为疾病缠身而产生了自杀的念头,这个情节可以说是小说中的一个瑕疵,与他的钢铁战士形象不相吻合。但是瑕不掩瑜,这部小说总体上看,是一曲英雄的赞歌。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③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⑥读边塞诗,可以领略独特的边塞风光。读王维的“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让我们领略到边塞风光的奇异;读李贺的“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领略到边塞风光的壮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