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甲)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

(甲)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千里之马》)

(注释) 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③捐:白白费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一食尽粟一石

(2)策之不以其

(3)者生马

(4)于是不能期年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伯乐不常有/执策临之

B. 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死马买之五百金

C. 千里者/五百金

D. 千金求千里马者/天下必王为能市马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马说》一文“千里马”寓指      “食马者”寓指           

5.《马说》与《战国策·燕策一·千里之马》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

 

1.(1) (有时) (2) (方法) (3) (求取、购买) (4) (一整年) 2.B 3.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4.人才 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5.《马说》中的“千里马”因为不能得到统治者的赏识、任用,最终不能“以千里称”。《战国策·燕策一·千里之马》中的“千里马”因为君主渴求并能够采纳正确的建议,而得以脱颖而出。(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 附【乙】文参考译文: 我听说从前有个国君,想用千金重价求取千里马。过了三年,仍然没有买到。(这时)宫中一位侍臣对国君说:“请您把这个差使交给我吧!”国君派他去买马。不到三个月就找到了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马,但马却死了。(这个人)仍然花费五百金,将死马的尸首买了回来,回宫向国君复命。国君非常生气地说:“我要的是活马,你买这死马回来有什么用?不是白费了五百金吗!”侍臣回答说:“一匹死马您都愿意花五百金买了,何况活马呢?(这消息传开)天下人都会相信您是真心实意想购买千里马。千里马一定会到的。”这样,不到一年,(国君)果真得到了三匹千里马。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识记“或(有时)、道(方法)、期年(一整年)”这些常在文言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和把握。A.表转折/表修饰;B.均为“犹,尚且”之意;C.补足音节,无实义/代词,代死马;D.介词,用/动词,认为。故选B。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第一个“其”,难道;第二个“其”,恐怕;“知”,认识,了解。 4.本题考查学生对托物寓意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托物寓意”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阅读全文,了解内容,本文通过叙述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性作用,描述了千里马的悲惨遭遇,刻画了食马者的浅薄、愚妄、无知,痛斥了当时的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重用人才,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对人才的同情和理解,希望人才能被发现和重用。因此,“千里马”喻指人才;“食马者”喻指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5.本题考查学生对比阅读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两文,在此基础上,分析文中“千里马”的命运,然后再比较不同即可。阅读《马说》,从“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中可知,“千里马”没能得到统治者的赏识、任用,最终不能“以千里称”。阅读《千里之马》,从“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中可知,“千里马”因为君主渴求并能够采纳正确的建议,而得以脱颖而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品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歌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按要求默写

(1)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

(2)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3)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4)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5)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应亲近传统文化让我们走近李商隐去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题》)的执着与奉献;让我们走近王安石去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飞来峰》)的坚毅与无畏;让我们走进文天祥去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慷慨与豪迈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精神的寄托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A. “吟哦讽诵”是一种读书方式就是要放声读读得正确流畅有节奏沉浸其中读出文章的味道来

B. 《林中小溪》的作者是普里什文被誉为“伟大的牧神”“完整的大艺术家”“世界生态文学和大自然文学的先驱”20世纪苏联文学史上极具特色的人物

C. 《画山绣水》的作者是当代作家朱自清作者从在漓江上观赏山水自然风景出发去发掘由于奋斗而获得美好生活的内涵表现出珍惜现在创造未来的人生理想

D. 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其中泰山居首

 

查看答案

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1)吝啬 瑰宝 怅罔 千峰竞秀 浮想联翩

(2)鱼贯 攒聚 暇想 如愿以偿 登峰造极

 

查看答案

我爱我的祖国。我爱她生意盎然的春天,绿满枝的夏天,硕果累累的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有飞红滴翠的黄山,有万壑藏云的泰山,有清奇峭拔的象鼻山……这里有玲珑透的山石,有泠泠淙的溪泉,有驰名中外的古……这些令人心往神驰的美景,从古至今吸引了不计其数的文人墨客为之品评、驻足。

1.请用正楷将语段中画线的内容工整地写在“田”字格里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1)绿       (2)玲珑      (3)泠泠      (4)

3.语段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

4.请在语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与前面的句子句式相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