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6分)
送阿宝出黄金时代
丰子恺
①阿宝,我和你在世间相聚,至今已十四年了,在这5000多天内,我们差不多天天在一处,难得有分别的日子。我看着你呱呱坠地、牙牙学语,看你由吃奶改为吃饭,由匍匐学成跨步。你的变化微微地、逐渐地展进,没有痕迹,使我全然不知不觉,以为你始终是我家的一个孩子,始终是我们这家庭里的一种点缀,始终可做我和你母亲生活的慰安者。然而近年来,你态度行为的变化,渐渐证明其不然。你已在我们不知不觉之间长成了一个少女,快将变为成人了。在送你出黄金时代的时候,我觉得悲喜交集。
②记得去春有一天,我拉了你的手在路上走。落花的风把一阵柳絮吹在你的头发上、脸孔上和嘴唇上,使你好像冒了雪,生了白胡须。我笑着搂住了你的肩,用手帕为你拂拭。
③你也笑着,仰起了头依在我的身旁。这在我们原是极寻常的事:以前每天你吃过饭,是我为你洗脸的。然而路上的人向我们注视,对我们窃笑,其意思仿佛在说:“这样大的姑娘,还在路上让父亲搂住了拭脸孔!”我忽然看见你的身体似乎高大了,完全发育了,已由中性似的孩子变成十足的女性了。我忽然觉得,我与你之间似乎筑起一堵很高、很坚、很厚的无影的墙。你在我的怀抱中长起来,在我的提携中大起来,但从今以后,我和你将永远分居于两个世界了。一刹那间,我心中感到深痛的悲哀。我怪怨你何不永远做一个孩子而定要长大,怪怨人类何必有男女之分。然而怪怨之后立刻破悲为笑,恍悟这不是当然的事、可喜的事吗?
④记得去年有一天,我为了必要的事,将离家远行。在以前,每逢我要出门,你们一定不高兴,要阻住我,或者约我早归。在更早的以前,我出门须得瞒过你们。你弟弟后来寻我不着,须得哭几场。我回来了,倘预知时期,你们常到门口或半路上来迎候。我所描的那幅《爸爸还不来》,便是以你和你的弟弟等我归家为题材的。因为在过去的十来年中,我以你们为生活的慰安者,天天晚上和你们谈故事、做游戏、吃东西,使你们都感到家庭生活的温暖少不了一个爸爸,所以不肯放我离家。去年的一天,我要出门了,你的弟妹们照旧为我惜别,约我早归,我以为你也如此,正在约你何时回家和买些什么东西来,不意你却劝我早去,又劝我迟归,说你有种种玩意可以骗住弟妹们的阻止和盼待。原来,你已在我和你母亲的谈话中闻知了我此行有早去迟归的必要,决意为我分担生活的辛苦了。我此行感觉轻快,但又感觉悲哀。因为我家将少却了一个黄金时代的幸福儿。
⑤以上原都是过去的事,但是常常切在我的心头,使我不能忘却。现在,你已是中学生,不久就要完全脱离黄金时代而走向成人世界了。我觉得你此行的意义比出嫁更重大。古人送女儿出嫁诗云:“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你出黄金时代的“义往”,实比出嫁更“难复留”,我对此安得不“结中肠”?所以现在追述我的所感,写这篇文章来送你。你此后的去处,就是我这册画集里所描写的世间。我对于你此行很不放心。因为这好比把你从慈爱的父母身旁遣嫁到恶姑的家里去,正如前诗中说的“事姑贻我忧”。事姑取什么样的态度,我难于代你决定。但希望你努力自爱,勿贻我忧而已。
(选自长江文艺出版社《丰子恺散文精选》一书,有删改。本文写于1934年)
1.面对阿宝将走出黄金时代,作者流露出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
2.文章说:“现在,你已是中学生,不久就要完全脱离黄金时代而走向成人世界了。” 作者写阿宝的变化,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2分)
3.试简要分析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3分)
4.通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4分)
5.读完本文,你有何感受?请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简要谈谈。(3分)
阅读下面一篇课外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赵普独相凡十年。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
(选自《续资治通鉴·卷七》)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
A. 刑以惩恶(用来) B. 帝竟从其请(竟然)
C. 帝怒形于色(脸色) D. 外间百姓正望雨(盼望)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帝素嫌其人,不与。
(2)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
3.试结合选文内容,具体说说赵普的性格特点。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谈笑有鸿儒 (____)
(2)无案牍之劳形 (____)
(3)可爱者甚蕃 (____)
(4) 香远益清 (____)
2.下面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水陆草木之花”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
A. 何陋之有
B. 以我酌油知之
C. 花之隐逸者也
D. 其反激之力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乙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写莲,请结合文中三种花的象征义简要分析。
5.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后面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2.朗读本诗前两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为什么?
古诗文默写。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3)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4)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5)杜甫在《望岳》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情抒景,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陋室铭》的“铭”和《爱莲说》的“说”都是古代的文体。
B. 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受的文学样式,它还有“美文”“小品文”“随笔”之称。
C.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汉代的一首乐府名歌。
D.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俄国著名诗人泰戈尔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