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①值:适逢。②郡:这里指城。③一:整个。④独止:一个人留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尊君在________

(2)友人巨伯曰_______

(3)子可______

(4)不忍______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3.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限断四处)

巨 伯 曰  远 来 相 视子 令 吾 去  败 义 以 求 生岂 荀 巨 伯 所 行 邪?

4.(甲)(乙)两文都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甲)文中的对话描写表现了陈太丘之友______的性格;(乙)文中的对话描写表现了荀巨伯______的性格。

 

1.同“否”。告诉。离开舍弃 2.(1)正午时分还没有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2)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入侵了一个讲仁义的国家。 3.巨 伯 曰 / 远 来 相 视 / 子 令 吾 去 / 败 义 以 求 生 / 岂 荀 巨 伯 所 行 邪? 4.傲慢无礼仁义诚挚 【解析】 1.考查文言实词。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不”:同“否”。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日中”“则”“信”“无义”“而”“之”等字词的翻译。 3.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译为:巨伯说:“我远道而来看望您,您却要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换得生存,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得出来的事情吗?”此题要注意把巨伯所说的几个相关的意思划开。 4.归纳文言文的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的语言描写,即可看出陈太丘之友傲慢无礼的性格。再如“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的语言描写,表现了荀巨伯仁义诚挚的性格。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注)①文侯:指魏文侯,战国初年魏国国君。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②一:当初。会:约定。③罢:取消。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文侯与虞人猎    君与家君日中

B. 与群臣饮酒    谢太傅寒雪内集

C. 今日饮酒        公大笑

D. 命驾将野        得其反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虞人期猎   人期行

B. 乐,天雨     相委

C. 公将焉       下车引

D. 日与群臣饮酒  魏于乎始强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2)乃往,身自罢之。

4.魏文侯是在什么情况下去跟虞人会面的(可用文中词语回答)?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太丘舍____

(2)相而去____

(3)下车____

(4)元方入门不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请说说你对“元方入门不顾”这一行为的评价。

4.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题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的主要人物是______,文章主要是从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来刻画人物的。

(2)本文中元方从___________两个方面反驳父亲的友人,具体表述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元方/入门/不顾

B. 陈太丘/与友/期行

C. 元方时/年七岁

D. 君与家君/期日中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陈太丘友期行  儿女讲论文义

B. 下车引  思援弓缴而射

C. 元方门不顾  江春旧年

D. 白雪纷纷所似  水澹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