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

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又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2.父亲为什么要坚持亲自送我上车?

3.南京的景点很多,像夫子庙、玄武湖等,作者为什么不写在南京的见闻?

4.文中两个“踌躇”说明了_______,两次用“终于”,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

5.第二段中两个“聪明”各有什么含义?表明作者怎样的心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6.如果类似的事发生在你身上,你是否也会像作者一样呢?

7.联系上下文体会父亲说的“不要紧,他们去不好。”这句话。

8.文中的“我”当年已二十岁了,且“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但父亲还是亲自送“我”,你对父亲的这种行为是否赞成?为什么?

 

1.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送“我”上火车。 2.因为他爱子情深,别人去他不放心。 3.与中心关系不大,故略写。 4.父亲还是不放心_表明父亲放心不下,爱子情切。 5.这两个“聪明”的意思都是糊涂,饰反语。表明作者因自己当时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而悔恨、自责。反语 6.例一:会。因为年轻气盛,与父亲之间存在代沟。例二:不会。既然读了这篇文章,就不会让这种事情重演。 7.父亲当时处于生活的极大压力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 8.赞成。因为在父母眼中,无论儿女多大,永远都是他们的小孩子,父亲亲自送他,是父爱的表现;反对。虽然父亲的行为表现了一种亲子之爱,但却无助于“我”的成长,甚至在一定程度还削弱我“我”独立生活的能力。 【解析】 1.本题考查概括文段主要内容的能力。作答时,概括要全面,用语需简洁。第一自然段,写父亲执意要去送我。第二段写写父亲到车站为我做的一系列小事,但我那时太年轻,却未能体会他的深情。综合表述即可。 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细读第一段可知,当时我已是成人,而且北京也去过几次,完全没有必要父亲去送我,而父亲本来也说不送我的,但最终还是决定去送我,可见父亲对我的爱。 3.本题是对文章详略安排的考查。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因为南京的见闻与本文的中心思想关系不大,故一笔带过略写。 4.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踌躇的意思是犹豫,在文中表现出父亲还是不放心,“终于”,最终表现了父亲一片爱子深情。 5.本题考查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分析出两个词语的意思。结合我当时的行为和心理来看,这两个“聪明”都是反语,意思都是糊涂,不聪明,表明作者对自己当时未能体会父亲深情的愧疚与自责。 6.本题为开放类试题,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本题时,可回答会,也可回答不会,会的理由是年轻气盛,不会的理由是懂得父亲的爱。合理有序表述即可。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进行理解分析即可。父亲当时处于生活的极大压力下,但他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决定自己亲自送,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8.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无论赞成还是反对,都可以围绕父亲对儿子的爱来展开表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按要求填空。

⑴“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往日”在文中是指 _________

⑵“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大去”的意思是 _________,请再写出五个表示这个意思的词语:_________

 

查看答案

文章写父子二人在南京“勾留了一日”,为什么没有介绍南京见闻?

 

查看答案

本文多次写背影,哪些是写眼中的背影?哪些是写心中的背影?

 

查看答案

本文开头借点题点出背影,中间叙事描写背影,收笔处借回忆照应背影,因此可以说背影是全文的______,在结构上起了______的作用。

 

查看答案

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看到后,心里感到悲伤。________

(2)不幸的事接连发生。________

(3)感情聚积在心里得不到发泄。________

(4)言行守旧,不合时宜。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