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请以“生活中,平常小事也浸润着人世间的酸甜苦...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请以“生活中,平常小事也浸润着人世间的酸甜苦辣,蕴含着意味深长的道理。”为开头,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续写时,表达真情实感,中心要突出,详略要得当;

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500 ~ 800字;

③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以及班级名称;

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2)在生活的海洋中,有些事使你感到快乐、激动;有些事使你感到苦恼、懊悔;有些事使你感到反感、惊讶……

请以“我从来没有这样         ”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表达真情实感,中心要突出,详略要得当;

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500 ~ 800字;

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以及班级名称;

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我从来没有这样快乐 在生活的海洋里,有很多事情值得我去留恋,去忘怀。有些事情或许是我感到苦恼,伤心,懊悔,然而有些事情或许是幸福的,或许是忧郁的,但是有件事情是令我难以忘怀,也是令我从来没有这样快乐过。 记得那时八九岁的时候,我才刚刚懂点事情,有一天早上,大人都忙去了,我在客厅转啊转,转了很多圈,发现里面的碗都没有洗,姥姥也不在,这下可好了,“我自己可以试着洗次碗了,”我心里暗暗地想,于是,我使出浑身的解数,弄来了一条湿毛巾,一壶热水,把它们和没洗的碗和筷子都放在桌子上,这算得上是准备工作。接着我就把一壶热水倒在一个大盆子里,接下来,就开始了,刚开始小心翼翼的把碗擦干净,可是,由于没干过这活,所以碗变开始像一条小泥鳅流动在我的手里,我想尽力去抓住它,可是,很遗憾,碗还是破碎了。可是尽管这样,我也不服输,我心里想:“输了一次不算得上失败,再来。”我便鼓起了勇气,再一次进行挑战。终于,在我吸取经验和努力平衡碗的能力加强下,碗和筷子都被我擦干净了。等的人们都回来的时候,看见我的成绩,惊讶的说:“是谁洗的?简直和新的一样。”我偷偷的笑了,至今我都没有告诉他们。 就是从这件事中,让我感受到了快乐,勇于挑战,这就是一种快乐,成功是不敢认输,不放弃,不灰心,不气馁,细心感觉之后也是一种快乐。快乐就像春天里德一缕阳光,温暖地撒在大地上,犹如一泓清泉滋润着每一亩田地,因此,我从来没有过这样快乐,这样开心。 【解析】 试题分析:(一)材料作文。“生活中,平常小事也浸润着人世间的酸甜苦辣,蕴含着意味深长的道理”这句话既是文章的开头,也是文章的中心。“小事”是指日常生活中看起来似乎不被人们所注意的细小事情,它很平凡也很平常,但它却蕴涵着很重要的意义。“小事不小”意在提醒人们,不应忽视日常生活中那些平常的小事。文章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立意:①生活中一些看似平凡或平常而又不引人注意的小事,却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从一些小事情常可看出一个人的高尚风格或优秀品德。②一些常被人们忽视的小事却往往会对个人、集体和社会造成重大的危害,不可等闲视之。写记叙文,就要从这两个方面选取其一立意。(二)作文标题“我从来没有这样 ”。审题没啥难度,关键是补题。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越是熟悉的角度、内容,我们写作时的把握也就越大。补全题目,首先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口,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题目。如横线上可填“坚强”“快乐”“勤奋”“自信”“勇敢”“豁达”“成熟”“谦虚”等。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选文,完成小题。

锁在抽屉里的信任

①儿今年14岁,她上初三之后突然发生的种种状况让一向淡定的我一下乱了阵脚,先是在她的QQ里发现了有男生向她表白的留言,后是在她14岁生日时发现有男生送她五颜六色的指甲油,最后听说有男生趁晚自习到讲台上向她当众表白。作为母亲的我,立刻像刺猬一样竖起了一身想保护女儿的刺。

②我还没来得及采取行动,周末回来的女儿一进门就开始跟我抱怨,说班上有好几个女同学被妈妈“软禁”了。我问为什么,她说,“为了防止早恋呗,不仅关注QQ,不让随便添加陌生人,周末还不让出门,24小时监控聊天记录。”最后不忘义愤填膺地总结,“简直太不像话了,现在周末回家成了从一个监狱被押解到另外一个监狱。”  

③我有些心虚地解释,“唉,那是父母太紧张,怕你们犯错误呢。”女儿情绪稳定后说,“其实,你们平时跟我们说的话,我们都记得呢,谁也没那么傻。要是真有什么事儿,想瞒也瞒不住啊!再说,能有什么事儿呢。好在啊,我有个信任我的好妈妈。”  

④到了晚上,女儿提出想换一个抽屉带锁的书桌。她说心理课上老师说,12岁以后可以适当地保留自己的秘密,这样有助于自己承担责任,所以,希望有一个这样带锁的抽屉,好让她体验责任感。看着她期盼的眼睛,我只有点头同意。  

⑤其实,我承认,帮她去买桌子的时候,我是有私心的。我可以让商家多配一把钥匙啊,以后她有什么秘密也逃不过我的眼睛。  

⑥我当然要小心,好不容易把丫头养这么大容易吗?为了让她开阔眼界,每年带她去旅游;为了提高她的素养,琴棋书画她都学过;为了以后不被诱惑,我在花钱方面从不吝啬……这成本大了去了,怎么能眼看着她毁于青春期少男少女的游戏。  

⑦但是,女儿仿佛猜透了我的心事,坚持要跟我一起去买书桌。最后,我们在一个家具城选中了一款,还没容我开口,女儿直接断了我所有的念想,“既然是为建立我的责任意识,钥匙就只能由我一个人保管。”我不死心,“宝贝,那万一丢了呢?妈妈帮你保存一把吧。”女儿摇头拒绝,“妈妈,相信我一次吧,这次我一定管得住自己。”

⑧自从那个带了小锁的书桌进家,我的心里就仿佛住了一个贼。平时女儿不在家的时候,我都要到女儿的房间坐一下,想着如何能打开那把锁。而先生却总是在关键时刻出现,告诉我,必须管住自己,否则将失去女儿的信任。

⑨女儿仿佛知道我的担心,每周回来,都迫不及待地跟我说起学校发生的奇闻趣事,并经常向我讨教各种事情的处理方法。从她的谈话中,我得知,他们班确实有两个同学在进行所谓的“约会”。我再询问她那两个同学的家庭状况,被告知这两个同学一个是在单亲家庭,长期跟爷爷一起生活,另一个家庭关系紧张,父母常年冷战。

⑩我决定改变“严防死守”的战术换以温情政策。每次女儿回来,我们都尽量推掉所有应酬,在家陪她,带她看国内外青春期的书籍和电影,不时约她好朋友的家长进行家庭聚会,试图用爱和关怀为她营造一个牢不可破的保护屏。

⑾在各种纠结中,迎来了中考前摸底考试后女儿的15岁生日。那天,刚好是周末,我做了一大桌饭菜,招呼了一大帮亲友为她祝贺。没想到,一向羞于当众表达感情的她,却在我的对面站起来,遥遥冲我举起酒杯,“今天,借着我的生日,我要当众谢谢妈妈,感谢妈妈生我养我,并给我自由的发展空间。”

⑿在泪光中,我竟然有些不知所措。她又接着说,“也谢谢妈妈,始终没有打开那个抽屉。我在里面绑了一根线,无论您以怎样的方式打开,我都能知道。那个其实是同学之间流行的测试父母是否信任我们的游戏,抽屉里什么都没有。所有参与游戏的同学中,只有我一个人成功了。那个抽屉里锁起来的是您满满的信任。一想到您这么信任我,我就更加不能辜负您。所以,这次摸底考试,我的成绩是全校第一。”

⒀我一瞬间悲喜交加啊,直冒冷汗。原来那不是普通的抽屉,而是潘多拉的盒子。

⒁女儿的游戏让我醍醐灌顶。在青春期的路上,不一定是泥泞满路,也不一定是艳阳高照。只要父母给予足够的爱和温暖,足够的信任和鼓励,孩子就能披荆斩棘,避开干扰,勇往直前

1.初读全文,梳理概括选文内容,填写下表。

2.选文第⑾段中,一向羞于当众表达感情的女儿举起酒杯说“要当众谢谢妈妈”,请问女儿为什么要“当众谢谢妈妈”?

时  间

情  节

“我”的心情

女儿得到男生的当众表白

紧  张

一个周末

心  虚

买回书桌以后

女儿一个人保管书桌的钥匙

女儿15岁生日

女儿当众感谢“我”的信任

 

 

3.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在青春期的路上,不一定是泥泞满路,也不一定是艳阳高照。只要父母给予足够的爱和温暖,足够的信任和鼓励,孩子就能披荆斩棘,避开干扰,勇往直前。

4.纵观全文,说说“我”是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

5.选文第⑿段提到一种“在抽屉里绑一根线来测试父母是否信任自己”的游戏,你是否赞成这种测试游戏?并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选文,完成小题。

①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②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③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④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⑤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⑦“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⑧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⑨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那群哈尼小姑娘中为首的一个,她的身上有哪些闪光点?

2.揣摩下面的语句,分析加点词语是怎样表情达意的。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

3.选文第⑤段属于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4.请结合语境,指出选文三处画线句中“梨花”的不同含义。

 

查看答案

阅读选文,完成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

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云,祟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也。夫灵山固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无益。”公曰:“不然吾将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伯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泉日下,百川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释)①祟(suì):鬼怪。②少赋敛:略微收些赋税。③祠:祭祀。④河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黄河水神。

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如是再,石又再转:_____________    (2)祠此无也: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非木杮            斯陋室

B. 以祠灵山,乎      据理臆断欤

C. 草木为发          为顺流下矣

D. 无益            水陆草木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2)天久不雨,泉日下,百川竭。

4.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不然吾将祠河伯可乎

5.(乙)文中晏子劝阻景公不要“祠灵山河伯”,其表面理由是“天久不雨”,灵山、河伯自身难保,其根本原因是担心祭祀的费用会增加百姓负担。由此可以看出晏子是个                  的人(用两个短语概括,从两方面作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过山农家

顾 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释)①此诗是六言绝句。②嗔(chēn):嫌怨。③焙(bèi):用微火烘。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游山西村》的尾联中,诗人表达了渴望乘着月色随时到古风犹存的农家串门的愿望。

B. 《过山农家》首句未出现“山”字,而是用与山景相关的“板桥”、“泉声”烘托出山行的环境。

C. 陆诗用“箫鼓追随春社近”描摹农村古朴风俗;顾诗借“焙茶”、“晒谷”再现农民劳动场景。

D. 陆诗描绘生动逼真,对仗工整,语言明白晓畅;顾诗苍劲奔放,给人以意境凄凉之感。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学习语文,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生活中。七年级(3)班正在开展以“品味生活中的语文”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解字义:汉语是世界上唯一将音、形、义结合得完美无瑕的语言,每一个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令其魅力无穷。请参照示例,在备选汉字中任选一个,发挥想象,解读其义。

示例:众  三人团结,众志成城。

备选汉字:功  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析广告:每一个汉字都有自己的生命,下面是一则公益广告语,请品析这则广告创意的巧妙之处。

人品+良品=食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