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 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 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 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

 

1.D 2.主要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表达为国捐躯、舍生取义的意志与决心。“取”和“照”,普通的动词表达神圣的意义,简单、直接,有力度,情感昂扬,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民族气节与生死观,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解析】(1)试题分析:D.地名的双关,不是拟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阳光让美丽之花绽放,关爱让幸福之花绽放,拼搏上理想之花绽放,奋斗让青春之花绽放,奉献让……

请以 “         悄然绽放”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⑴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⑵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⑶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字书写;⑷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⑸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节选),完成后面小题。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自夸了,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文中说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中“这一点现象”指的是什么?

2.文中论点是什么?作者的正面论点又是什么?

3.请从第一段加点词“总”“只”“一味”中任选一词加以赏析,并说说本文语言有何特点。

4.文中指出“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的充分理由有哪两点?

 

查看答案

用课文原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__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4)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5)任何事都不可能圆满,人生本来就充满了悲苦与欢乐,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白《月下独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神来之笔写出了自己寂寞无朋与明月和身影相伴看似热闹实则更加寂寞的处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曰。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

子墨子曰:”荆之地,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固不杀人(道义)

B. 吾知所以拒子矣(用来……的方法)

C. 不可谓知类(明白事理)

D. 杀臣,不能绝也(即使)

2.指出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

A. 胡不我于王/于是公输盘

B. 攻宋/能径寸之木,为宫室……

C. 子墨子九距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D. 楚王问其/彼竭我盈,克之

3.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论辩的经过,最终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B. 墨子勇于面对问题说服楚王,这表明对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

C. 文章充分体现了《墨子》散文论辩性强、富有逻辑性的特色。

D. 文章通过对话,充分体现了墨子“民为贵,君为轻”的政治思想。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杀所不足而争有余,不可谓智。

②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一首深情的爱国之歌,诗中交融着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涌动着摆脱贫困、挣脱束缚、走向新生的激情。

B. 令尊、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家严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令堂,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家母,是对人称自己的母亲。

C.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一部。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拥有广大读者,原因就在于构思巧妙,情节惊险,是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的成果,同时还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人文主义精神。

D. 古人把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如“河阳”指黄河南岸,“汉阴”指汉水北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