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

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②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过故人庄》)

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周敦颐《爱莲说》)

 

①鸡声茅店月 ②青山郭外斜 ③濯清涟而不妖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识记、积累为根本的。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茅、郭、濯、涟”等字词容易写错。 点晴:积累和默写名句名篇的内容,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对名句的理解进行筛选,就能写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鸟说

(清)戴名世

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声唁唁①然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②,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乌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③,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

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他日会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三鸟及毂④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嗟乎!以此鸟之羽洁而音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其真亡于非所也。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⑤!

(选自《戴名世集》,有改动)

(注释)①唁(guān)唁:拟声词,二鸟相和之声。②盏:杯。③掬:捧。④毂(kòu):初生的小鸟儿。⑤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意思是,人生的道路并不很宽。

1.对文中加点的词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声唁唁然者     日:有一天

B. 二鸟于其枝干之间 巢:筑巢穴

C. 出矣           且:暂且

D. 地不五六尺       去:距离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鷇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A. 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鷇/无有问之/则氏僮奴取以去

B. 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鷇/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C. 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鷇/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D. 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鷇/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雌鸟雄乌选择桂树而居,建筑坚固巢穴,孵雏鸟,它们正为家庭的幸福而忙碌着。

B. 主人摇动桂树,主要是为了和树上的一对鸟做游戏,拉近人与鸟的距离。

C. 文中表达了作者对羽毛洁白,鸣声优美却遭遇不幸的鸟儿的同情与怜悯。

4.将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其真亡于非所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在义与利之外

周国平

“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中国人的人生哲学总是围绕着义利二字打转。可是,假如我既不是君子,也不是小人呢?

曾经有过一个人皆君子言必称义的时代,当时或许有过大义灭利的真君子,但更常见的是借义逐利的伪君子和假义真情的迂君子。那个时代过去了。曾几何时,世风剧变,义的信誉一落千丈。真君子销声匿迹,伪君子真相毕露,迂君子豁然开窍,都一窝蜂奔利而去。据说观念更新,义利之辩有了新解,原来利并非小人的专利,倒是做人的天经地义。

不过,无须怀旧。在义利之外,还有别样的人生态度。在君子小人之外,还有别样的人格。套孔子的句式,不妨说:“至人喻以情。”义和利,貌似相反,实则相通。“义”要求人献身抽象的社会实体,“利”驱使人投身世俗的物质利益,两者都无视人的。灵生活,遮蔽了人的真正的“自我”。“义”教人奉献,“利”诱人占有,前者把人生变成一次义务的履行,后者把人生变成一场权利的争夺,殊不知人生的真价值是超乎义务和权利之外的。义和利郝脱不开计较,所以,无论义师讨伐叛臣,还是利欲支配众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是紧张。

如果说“义”代表一种伦理的人生态度,“利”代表一种功利的人生态度。那么,我所说的“情”便代表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它主张率性而行,适情而止,每个人都保持自己的真性情。你不是你所信奉的教义,也不是你所占有的物品,你之为你仅在于你的真实“自我”。生命的意义不在奉献或占有,而在创造,创造就是人的真性情的积极展开,是人在实现其本质力量时所获得的情感上的满足。创造不同于奉献,奉献只是完成外在的责任,创造却是实现真实的“我”。至于创造和占有,其差别更是一目了然,譬如写作,占有注重的是作品所带来的名利地位,创造注重的只是创作本身的快乐。有真性情的人,与人相处惟求情感的沟通,与物相触独钟情趣的品味。更为可贵的是,在世人匆忙逐利又为利所逐的时代,他待人接物有一种闲适之情。我不是指中国士大夫式的闲情逸致,也不是指小农式的知足保守,而是指一种不为利驱、不为物役的淡泊的生活情怀。仍以写作为倒,我想不通,一个人何必要著作等身呢?倘想流芳千古,一首不朽的小诗足矣。倘无此奢求,则只要活得自在即可,写作也不过是这活得自在的一种方式罢了。

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我曾经深以为然,并且佩服他把人生的可悲境遇表述得如此轻松俏皮。但仔细玩味,发现这话的立足点仍是占有,所以才会有占有欲未得满足的痛苦和已得满足的无聊这双重悲剧。如果把立足点移到创造上,以审美的眼光看人生,我们岂不可以反其意而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当然,人生总有其不可消除的痛苦,而重情轻利的人所体味到的辛酸悲哀,更为逐利之辈所梦想不到。但是,摆脱了占有欲,至少可以使人免除许多琐屑的烦恼和渺小的痛苦,活得有气度些。我无意以审美之情为救世良策,而只是表达了一个信念:在义与利之外,还有一种更值得一过的人生。这个信念将支撑我度过未来吉凶难卜的岁月。

1.下列对于“义”和“利”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义”和“利”都无视人的心灵生活,遮蔽了人的真正的“自我”。

B. “义”教人奉献,把人生变成一次义务的履行。“利”诱人占有,把人生变成一场权利的争夺。

C. “义”和“利”代表不同的人生态度,二者实际上是相通的。

D. “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意思就是君子言必称义,小人借义逐利。

2.下列对“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情”是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

B. “情”主张率性而行,适情而止。

C. 君子才可以保持自己的真性情。

D. 真性情的人有一种闲适之情,具有淡泊的生活情怀。

3.对于作者主张的人生态度,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至人喻以情”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随心所欲,从而保持自己的真性情。

B. 生命的意义在于积极展开人的真性情,实现真实的“自我”。

C. 人生的快乐在于:寻求和创造未得到的东西,品味和体验己得到的东西。

D. 我们要摆脱占有欲,免除琐屑的烦恼和渺小的痛苦,活得有气度些。

 

查看答案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2017年国庆档的优秀影片:《羞羞的铁拳》《空天猎》《英伦对决》等,将在各大城市放映。

B. 《走,看云去》选自《二十家散文小品》(光明日报出版社1992年版)。

C. 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D. 家乡盛产的桃子呀,柿子呀,西瓜呀,都是我从小到大喜欢吃的水果。

 

查看答案

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阅读量的增大,同学们在语文课上发言的积极性日益增强。

B. 长江崇文图书城“书香江城,体验阅读”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C. 我们深信,爱读书,会读书,进而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能使人享用一辈子。

D. 在现今快节奏的、泛娱乐化为主的娱乐类节目霸屏的大环境下,使《中华诗词大会》和《朗读者》等节目清新别致,深受观众喜爱。

 

查看答案

下列横线上填入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什么是诗人?诗人是对一切事物都关心的人。从枝头的新绿、阶角的苔痕、晨流的清露、向晚的斜阳,到虫的唧喷、鸟的啁啾、水的低语、风的呼啸,乃至山岳的崩颓、江河的转移、国家的__________、历史的__________,都是诗人关注的对象。所以诗人的题材永不__________,诗人的灵泉永不__________。

A. 盛衰  变迁  干涸  匮乏

B. 变迁  盛衰  干涸  匮乏

C. 盛衰  变迁  匮乏  干涸

D. 变迁  盛衰  匮乏  干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